今年以来,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呈较快的发展势头。1-10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一、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增速均呈现上扬趋势
今年以年,“消费马车”在上年较快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消费升级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更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增长21.4%,上半年同比增长20.5%,1-10月份同比增长20.6%。
(二)城乡市场呈协调发展态势
1-10月份全市城乡消费均实现快速发展,城乡市场增长速度差距继续缩小,呈现出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态势。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9亿元,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8%、16.4%和21.0%。同时,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环境日趋改善等因素促进下,我市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商贸各行业呈同步增长态势
随着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的快速推广、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1-10月份我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5.7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1%,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5%,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其他各行业实现零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
(四)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势强劲
随着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格局更为明显,各大中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大宾馆、酒店等限额以上企业,由于能给消费者提供相对规范的销售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显现,规模效应明显。1-10月份我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1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24.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0.3亿元,同比增长1.4倍。
(五)消费热点更加明显
1-10月份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分类来看,一是吃、穿、用等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32.9%;日用品类同比增长24.9%。二是个人发展、享受及娱乐性消费市场活跃。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同比增长24.9%;家具类同比增长25.4%;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3.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22.4%。三是汽车类商品持续畅销同比增长76.7%。同时,随着汽车类增长带动,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震荡,石油及制品类在高需求及高价格双重因素带动下,零售额持续走高,油品消费处于高位,同比增长45.3%。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1-10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7.8元,同比增长15.1%,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发展。随着政府在提高退休人员的工资、提高低保补助金和解决社会就业、医疗教育问题等方面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到位,财政支出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社会公益事业、转移支付等,给城乡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是物价高位运行拉动了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今年以来,受宏观因素的影响,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高位运行平稳回落的运行态势。1-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5%,食品类中又以油脂类、肉禽及其制品类、干豆类豆制品类价格涨幅较大,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6.2%、30.1%和59.2%,食品类价格的持续高位,促使居民的被动消费增多。此外,工业品价格也较大幅度上涨,带动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加快。物价高位运行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三、目前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1-9月份全国PPI涨幅仍达9.1%,黑龙江省PPI同比增长为15.6%,我市的PPI同比增长18.5%,1-10月份我市PPI同比增长21.2%,资源和要素价格的上涨有进一步向消费传导的压力,居民消费趋于更加谨慎。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将影响消费增长。三鹿奶粉问题的出现以及近期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逐步呈现,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购买食品更加谨慎,也会影响消费增长。
三是金融危机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将会显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股票大幅下跌的同时,金融危机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实体经济,如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销量下滑等,必将对零售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