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11-27
|
|
东北网鸡西11月27日电 现在的鸡西市鸡东县平阳镇,很早以前叫“夹心子”。这地界北面是一带苍翠的青山,南面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呈现出北高南低、背风向阳的地貌特征。后来,人们又称这里为“平阳”,由此可见一斑。那时,水量大而平缓的黄泥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着,冲积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山岗、原野,郁郁葱葱,野鸡野鸭成群结队,狼熊虎豹出没山野。这里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
然而,这里的兴起却缘于窝棚、缘于一户人家。随着兴凯湖水域逐渐开发,牡丹江、七虎林一带种植大烟的客商,相继来到兴凯湖周边发展。由牡丹江至当壁镇的这条路,就是当时来往客商踏出来的。也不知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路旁压了一些窝棚,所以途经平阳的客商,常常在这里打尖住宿。窝棚逐年增多,还有人义务修缮,形成了公用的驿站。
1907年春天,从山东来的姜姓一家走到这里。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累,多病的老妇人已经寸步难行了。老姜看这儿有现成的窝棚可避风雨,就把老妇人安排进去住下养病,想等她的病有好转再走;没曾想老妇人一躺就是3个月。这3个月,老姜除受到过路客商的周济外,自己领着两个孩子又开了点荒,种些瓜菜、苞米等。这年风调雨顺,加上这里土地肥沃,种啥收啥。秋天大丰收,第二年的粮食够吃了。
老妇人病好后,天气又变冷了。老妇人把老头子和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说:“咱们来闯关东,也就是要填饱肚子,混个好生活。现在,我的病虽说已好多了,可身子还虚得很,也走不动了。我看这儿地好种,日子好过,咱们不如就在这儿留下算了。”这话正中老姜的下怀,他还真舍不得这黑油油的能长出大苞米、大萝卜的土地,也就听了老伴的话,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
第二年,老姜一家又搭起二间马架子。从此,两个儿子上山开荒种地,老两口在家开店招揽生意,日子过得满红火的。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忠顺 梁木 国辉
|
编辑:
陈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