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新鲜出炉,前10名分别为郭敬明、郑渊洁、杨红樱、饶雪漫、马未都、郭妮、于丹、何马、石康、沧月,无一例外是畅销书作家。80后年轻人吴怀尧凭自身努力,终于把一个排名游戏搞成文化产业,这是很值得钦佩的事情。
但这种敬意依然无法抵消我对榜单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疑虑。在我看来,这份榜单还应加上两个字,叫作“中国作家富豪娱乐榜”。它的娱乐性明显高于真实性。
当年胡润单干搞企业家富豪榜,手下好歹有几杆枪,而且也得详细说明榜单生成的依据。可这种事情放在文化圈,似乎就可以不管科学方法了。排行榜严重依赖于图书码洋,通过稀里糊涂的版税平均数推测作家收入,这种计算方式显然难以接近真实——10%或是15%的版税,同一本书的收入差别不难想象有多大。
还有,既然马未都谈收藏文化可以称之为作家,写财经类图书的——比如吴晓波——难道就不算作家?由此可见,这份榜单关于“作家”的定义是如何的含混不清。这是不是说,一份畅销书作家且纯粹帮人数钱的财富排行,只需要采取这种业余手法来搞就可以了?
如果不去计较排名先后,应该说这份榜单已大致将国内大多高收入作家囊括在内。但问题也在这里,榜单不仅前10名均为畅销书作家,而且前20名也是——如果再加上10人名单,我看情况不会有多大改变。在一个商业化时代,畅销书作家赚大头也没啥好说的,放在哪里恐怕都是这样。可仔细看,咱们这里不仅畅销书当道,还是二三流畅销书占据大半江山。
准备进军娱乐界的郭敬明且不去说了——他的财富有多少来自于写作(或偶像效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诸如饶雪漫、郭妮、明晓溪等人,其作品甚至只能称为畅销书“制作”而非“写作”。于丹走红的成因比较复杂,但严格来讲,她的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而不是普及)方面问题不少。马未都的史识、口才、文采俱佳(要进军文坛,未必逊于时下某些著名作家),只是他现在能否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却值得探讨。归根结底,从文学性角度,这份榜单大部分作家的作品并不尽如人意。
我的意思是,由于缺乏一流作品,国内浮上财富水面的作家,大多只能归入二三流之属。仅就畅销书本身而论,这些作品的内容品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妨再从类型创作来考察,那些写作青春校园小说的作家,大多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日本同类作品中汲取营养,但二者的差距恐怕不小吧?玄幻恐怖类作品则大多取法于欧美作家中的托尔金、J·K·罗琳、斯蒂芬·金等人,可谁会认为沧月、蔡骏就是中国的J·K·罗琳或斯蒂芬·金——虽然这么说对作家本人颇不公平。至于童话大王郑渊洁、杨红樱等人,其写作格局之小亦让人不无遗憾。国内的童话创作领域更像是一块处女地,仍有待于开垦。郑渊洁(作品)流行数十年,或可说明这点。
在中国当作家富豪的门槛真是低啊,二三流畅销书也能借助市场登龙术,博取不相称的名誉和收益(有志于此的“文青”们赶紧上啊)。我知道,这样说挺伤人自尊的——何况这份榜单上也有我熟悉或喜欢的作家,可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国内畅销书写作所处的弱势业态。当然,你也可以故作乐观地认为,这一行业尚处在“崛起”前夜,也就难免鱼龙混杂、泡沫四溢。
而我想强调的是,其中既有作家本身的因素,也有出版机制的问题,但从中更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和时代投射下的长长阴影,正如这份不着调的作家富豪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