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方舟 相关资料图 |
“美少女作家”蒋方舟在自己的博客上透露,她曾在暑假期间自录了三期山寨版的“百家讲坛”——百家蒋坛。(24日),在出席由搜狐文化频道举办的“我们年代的生活方式”论坛后,蒋方舟和记者分享了她的这段山寨经历。
蒋方舟说,暑假时的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感觉像是被雷劈中,雷光一闪,有个这个很‘雷’的主意。”她利用自己的姓,给自己的山寨百家讲坛取名为“百家蒋坛”。为了怕被其他人抢先,她还到视频网站去注册,“从这点看,我很有些占山为王的山寨意识”。
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心血来潮引起了她妈妈的重视。“感觉我妈比我还积极。”蒋方舟的妈妈和她一起布置演播室。母女俩在家里收拾出一块空地,在墙上贴了几块泡沫,写上字,当作“演播室”背景,在地上用书堆成了4个矮桩子。“我走进‘演播室’,就感觉陷入其中不得动弹。因为我一不小心,那些书就会倒在我腿上。”
好不容易布置好了“演播室”,蒋方舟反而有些懈怠。倒是她妈妈很积极,承诺只要她录了节目就给她做好吃的。
可是录制的过程并不顺利,刚开始录“节目”的时候,那几块“百家蒋坛”的大字就直接掉下来,砸在了蒋方舟的脑袋上。看到这一情景,她妈妈干脆丢给她一个塑料筐,让她一边剥毛豆,一边讲文学,“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寒酸可悲的百家讲坛了。”蒋方舟说。
录完之后,蒋方舟赶紧回放给自己看,可是本来准备好好地笑一场的,却被自己给“雷倒”了。“我真是‘雷点’低,笑点高。一‘雷’就被自己‘雷倒’。”
基于这一后果,到现在蒋方舟也没敢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她套用王小波在《门前空地》中的一句话解释了自己的行为:“门前空地虽是你自己的,但在别人的视线当中。”
-链接·山寨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兴盛于网络。“山寨”从字面来解释:在山寨中,非专业出品。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的特点是快速模仿已经成熟的知名品牌,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人心,同时获利。
记者:当时怎么会有这个想法?是对山寨很感兴趣吗?
蒋方舟:其实我对山寨文化了解得并不深,完全是因为觉得好玩,一时兴起,没想到得到了妈妈的支持。
记者:现在我们没法看见你的作品,能不能给透露一下录制的内容?
蒋方舟:讲了很多,比如说介绍古代的死刑、比较古时候的作家,甚至还谈格林童话以及我觉得什么样的女孩漂亮等。不限制时间空间,都说的是我感觉有意思的话题。
记者:每一期节目大约多长,说的主题是否有过系统的安排?
蒋方舟:其实并没有什么准备,都是我妈妈开拍前给我5分钟时间想想说什么,一期就5分钟的长度,基本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记者:你还想继续做下去吗?如果有后续的作品是否会放到网上去呢?
蒋方舟:我想我还会做吧,不过要等我找到新的兴趣点,想得再成熟些。另外设备也要好点,至少要有台正式的DV,之前那三期都是用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的,拍得我像鬼影一样。如果我满意点,还是会发到网上去的。
记者:你怎么看山寨文化?你认为自己有山寨精神吗?
蒋方舟:刚开始看见有人说我山寨啊草根啊,我还挺愤愤的。拍完片子以后,我发现自己果然是个山寨少女,骨子里山寨基因还蛮强的。我会想我为什么而山寨呢,是为理想而被迫山寨,还是为了山寨而山寨?要是为了后者,我可能就要一直以无聊的方式苟活在世上了。
至于山寨是好是坏,我并没有想那么多,也没自己的主意,就是觉得挺好玩。可是既然山寨是对主流权威的挑战,如果充斥着山寨没有了权威,也就没有了山寨的意义吧。
记者:进清华两个半月了,已经适应大学生活了吧?
蒋方舟:还好吧,现在课程不是特别紧张,我也拒绝参加学校的任何社团活动,有空了就在宿舍看看书、写写字。有时感觉大学生活其实很空虚很无聊,与我之前想像中的生活有差距。之前去了北川灾区一趟,内心受到的震动很大,现在我对名呀利呀都看得很淡。
记者:你和同学相处得好吗?你打算如何规划你的大学生活?
蒋方舟:到目前为止,我认识的人不多,只和同宿舍的三个女生关系比较好,另外还和一个研究星座的男生走得比较近。规划大学生活?没有想过。不过我曾经跟人说过要谈一次恋爱。走进清华才三个月,这事目前连个影子也没有。
记者:目前有创作计划吗?蒋方舟:一开始想写回忆录,可想想自己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可写的;后来又想写忏悔录,可发现至今我似乎没有做对不起任何人的事,只好作罢。现在我正在写一部关于童年的文章,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随笔,我也说不上具体的文体是什么样的。
记者:平时看些什么书?关注韩寒和郭敬明等一批“80后”作家的作品吗?
蒋方舟:看的书比较杂,比如福克纳的《掠夺者》等。“80后”作家的作品我很少关注,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我没有看过。当代活着的作家中没有我视为文学偶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