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割实测数据显示,今年鸡西市粮食平均亩产367公斤,同比增加30公斤,增长8.9%。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亩产分别达523公斤、511公斤和170公斤,同比分别增长5%、8.3%和24.1%。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0万亩,同比减少7万亩,但总产量达20.2亿公斤(不含农垦系统),同比增加1.45亿公斤,增长7.6%。农业总产值7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元。多项统计数据刷新历史,再创新高。
今年,鸡西农业生产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得力举措,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再上层楼。
惠农政策深入实施,激发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鸡西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列为为农民办实事之首,2008年全市农民获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3.3亿元,比去年增加近2.3亿元,农民人均受益486元。
农业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农技推广力度前所未有。推广以水稻超早育苗、玉米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等为主的10项农业新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大大激发和释放了粮食增产潜力。在3年试验示范基础上,重点推广水稻大钵体育苗新技术,鼓励使用生育期长的优良品种,大棚标准化育苗覆盖率全面提高。对郊区新建的820栋育苗大棚,市政府每栋补贴1500元,区、乡补贴400元;对采用大钵体超早育苗的农户,市政府每亩补助30元,各县(市)、区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据统计,今年鸡西市各级政府共拿出专项补贴资金300多万元,全市水稻大棚育苗达90%以上,6个区全部实现大棚育苗,其中钢架大棚达90%以上。育苗技术、插秧、收割标准化,全市水稻标准化机插率、机械收割率达90%。与农场合作共建乡镇均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共计82个。今年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技术推广面积达10万亩,亩均增产300多斤,成为今年该市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导因素之一。
早准备、早预防,最大限度消除春旱、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进入大田播种期后,天气逐渐好转,全市降水充足,气温较高,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为粮食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生产服务到位。从年初开始,该市先后成立了备春耕生产、水稻“两防一促”和秋收督导组,比去年提前8天完成秋收任务。全市全年下乡为农服务的农业工作和技术人员达1万人次,发挥了突出作用。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动力。积极推进和实施场县共建,全面引入农场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在水稻标准化育苗、春播、整地、收获等重要生产环节全面“复制”农场模式,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农机化和农田水利设施水平,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拥有各种大中型拖拉机1.8万多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42万千瓦时,仅秋收期间农机作业面积就达到400多万亩。该市国家大型优质水稻项目、各种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作用突显。
采访中记者还从农业部门了解到,下一步鸡西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和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下功夫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改善品质、推广科技、主攻单产。到2012年,粮食总产力争突破50亿斤大关。其中,仅推广大钵体超早育苗技术100万亩,水稻就可增产1.5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