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12-09
|
|
东北网鸡西12月9日电 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一些学者认为,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应当出手救股市。理由是: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收入的增加,股市的持续低迷则使大量股民特别是大量中产阶级被套牢于股市,不得不缩减消费。因此,政府救市可以作为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尽管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但面对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严峻现实,我们不应当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盯在作为虚拟经济的股市上,而应当将提振实体经济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首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决定了在危机面前必须先救经济、救企业。众所周知,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上,实体经济始终居于决定地位,虚拟经济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并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既然如此,面对当前股市低迷和实体经济下滑并存的现实,提振实体经济才是政府一切调控政策的根本,实体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后,就可自然为虚拟经济的繁荣提供坚实基础。忽视对实体经济本身的刺激,试图仅仅以救股市作为拉动经济的“突破口”,无异于舍本逐末。而且,在实体经济不能振兴的情况下,任何救市的措施也难以获得实质性效果。
其次,扩大内需的重心应当是全体居民收入的增加,而不仅仅是股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在进行扩大内需的决策时,必须将增加全体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需求作为考虑的重心,而不应将有限的政府资源过多地用于“拯救”少数股民的消费需求上。可以说,如果数量上居多的城镇低收入群体和8亿农民的收入与消费需求能够不断增加,其拉动内需的作用将会非常明显。而增加这些人群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因此,面对危机的冲击,要拉动内需,政府政策的当务之急是救企业、增就业,而不是单单救股市。
第三,股市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的救市行为并不能违背、更不能破坏其运行规律。在股市持续低迷、股民损失较大的环境下,市场期待政府政策救市的呼声是可以理解的,作为金融宏观调控者的政府部门采取一些刺激股市的措施也是应该的。但投资者应当认清股市运行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适时做出投资决策的调整,而不能将“解套”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的政策“救市”上,更不能要求政府采取违背市场规律的措施去对市场运行进行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事实上,在目前的特殊环境下,最有效的救市措施不在于股市本身,而在于股市之外的实体经济,如果政府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够产生实效,其所产生的救市效果将要比拯救股市本身的效果更为明显。
第四,抛开当前是否优先救经济不论,即使从救市本身而言,如果政府政策过度介入市场运行,还有可能使之陷入被动的轮番救市的怪圈。道理很简单:当前急切希望政府出手救市的绝大部分是那些高位买入并深度套牢的投资者,政府救市和推高行情的行为虽然或许能使这些投资者得以“解脱”,从而增加收入和消费,但其前提是必须有人在高位承接其卖出的股票;其结果,一旦股市下跌,又会将后者套于股市,从而这些投资者又会自然产生强烈的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如此一来,政府将不可避免陷入无穷无尽的“救市”循环,我国股市的运行在一波接一波的政府救市中也将不可避免地忽高忽低,难以实现正常、平稳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以及我国股市低迷和经济下滑并存的现实,作为决策者的政府部门应当将政策调控的重心放在刺激实体经济、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摆脱困难上,任何忽视实体经济的单方面“救市”行为都不可能产生长久的实质性效果。
|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谢太峰
|
编辑:
刘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