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17日电 农业综合开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鸡西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来抓,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连体开发,着力为新农村建设增强后劲。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鸡西市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找准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和切入点,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村容村貌的美化;通过农发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基地建设、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有力地助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鸡西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市农发办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帮建新农村试点村工作。2006年以来,在省开发办的支持下,先后对密山市密山镇劳动村和虎林市虎头镇虎头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进行了帮建。
为加快试点村建设,在全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鸡西市农发办层层落实责任,举各方之力真帮实建。2006年至2008年,先后为两村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00万元,通过与其它资金整合使用,共建绿化带4公里,种植绿化树6000株,修筑村屯路10公里,建桥4座,开挖水沟614公里,清淤20公里,建大棚18栋,引进良种4000公斤,购喷灌设备8套,改建标准化厕所60座,测土施肥300亩,选施无害肥料500亩,造林20亩,建牛舍200平方米,打饮水井1眼,科技培训200人次。在市财政和农发部门的争取下,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又把劳动村列为农机合作社村,给予机械化投入100万元,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2台,配套农机9台套,建农机库房920平方米,农机停放棚1500平方米,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劳动村优质高效的农业基础。
通过三年来的开发建设,试点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子变了,环境美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人均收入都达到了6500元以上,两村均被评为鸡西市小康村和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村,帮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省开发办鉴于鸡西在试点村建设上取得的成效,又将鸡冠区西郊乡新发村和密山市庄内村作为新农村试点,目前已投入200万元帮助两村建成大棚60栋,温室14栋,今冬明春可投入正常生产,使我市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
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新农村建设,使鸡西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块块绿波荡漾、碧浪翻滚的麦田,一条条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田间道路,一片片随风招展、英姿飒爽的农田防护林,一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园区,勾勒出我市农业发展的喜人场景和美好蓝图。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支持“三农”的德政之举,改善民生的造福工程,确确实实顺应了民心、符合了民意,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成为了我市农民心目中最璀璨的一颗希望之星。
回顾鸡西市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市财政局局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李传良不无感慨地说:二十年来我市农发人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于农业综合开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项目区绿色的丰碑,用业绩和贡献诠释着大地的丰收和农民的喜悦,托起了鸡西农民的梦想与期望,走出了一条振兴农业、造福农民的希望之路。
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鸡西市的开发地域十分广阔,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农业综合开发将以推进现代农业为目标谋划长远发展,把农业综合开发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