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和贾樟柯,一个是台湾电影界的灵魂人物,一个被称为亚洲电影的希望之光。目前两个人的动态,一个想回来,一个想出走。李安在金马奖上透露,被台湾新近涌现出来一群有蓬勃创造力的电影新力量感动,有想回来拍台湾题材的冲动。而贾樟柯说自己不拒绝好莱坞,有可能赴美拍片。
好莱坞虽然最有活力,但国内的电影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现在已有超过4000块银幕,五年后将超过1万块。2007年电影产业的收入是33亿元人民币,今年将接近45亿,预计三到五年内,年收入将高达100亿。产业蓬勃发展,电影吞吐量可想而知,这是贾樟柯这批第六代和更年轻的第七代、第八代导演迅速成长的绝佳机会。
第四代导演谢晋的谢幕可以作为那一代导演谢幕的象征,事实上,中国电影早就被第五代挑起了大梁。但是随着张艺谋、陈凯歌这些第五代的中坚力量一批批倒在试验场上,田壮壮虽然坚守阵地但所拍的片子并不被观众认可,第五代的影响力一直在衰退。第六代是随着在国际上的频繁获奖而闯入人们视线,但这些在国际电影大赛上风光无限的作品,在本土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王小帅的《青红》和《左右》,贾樟柯从《世界》到《三峡好人》,不管在国际上获多少奖,都难以抵挡国内票房的冷淡。
两年前宁浩《疯狂的石头》几乎是惟一一部赢得了市场和口碑的试水之作,但后继乏人。电影的新生力量在不断崛起,但都属于试水性质,虽然偶有惊喜,但没有形成合力。第六代一直都缺一部真正能代表中国声音的东西,他们要想挑起中国电影的大梁,首先得迈过市场的门槛。
除了电影人各自的发展以外,代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非常重要。台湾媒体评论李安为魏德圣颁发“年度杰出电影工作者”的一幕,有“薪火相传”的象征意味。李安对魏德圣慷慨放话:“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求助我。”电影前辈候孝贤对这拨年轻导演也是不吝夸赞,但在国内,这样的氛围很罕见。
姜文曾经说过,有的人号称帮扶青年导演,远看他在浇花,走近一看在浇开水。贾樟柯也说过,媒体总是关注第几代要干掉第几代,其实这样的观念很偏激,为什么要干掉?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以前我们抱怨中国电影市场太小,现在银幕多了,观众开始排队看电影了,未来五年的1万块银幕和100亿元的市场正等待开发,中国电影的机遇来了。机会不仅是投资商的,也是导演的。贾樟柯要去好莱坞未尝不可,但留下来也许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