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上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进行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北大有一道语文题,是让考生曲解成语,给出的例子是“度日如年”,曲解为日子过得快乐,和过年一样,让考生再想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1月2日《京华时报》)
所谓成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约定俗成的特征。
北大之所以要让考生曲解成语,据说“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素质”。乍听这番高论,似乎多少有些道理,但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实大谬不然。
比如,按照考题给出的例子,“镜花水月”,岂不可以曲解为用镜子做的鲜花,拿水做的月亮,美不可言?而“逍遥法外”,是不是可以曲解为唯有逃脱法律的制裁,才是最爽的事儿?如此逻辑混乱,乃至黑白颠倒,究竟能考查出考生哪方面素质?
近年,社会上曲解成语成风,尤其是在广告用语上,好多商家早就跑到北大前面去了。所以,出此考题,实际上毫无创意可言,反有良莠不辨,拾人牙慧之嫌。何况近年,相关部门曾三令五申,禁止公开曲解成语,以免误导青少年。现在倒好,号称国内一流大学的北大,居然和某些别出心裁的广告公司一样,打起了成语的歪主意,将这一有违汉语语言使用规范的行为,堂而皇之地列入了自主招生的考题,而且,还美其名曰,藉此考查考生“多方面素质”。这,简直有点莫名其妙!
北大此举,折射出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育部对高校自主招生如何出题缺乏必要的规范;二是部分高校出题人员江郎才尽,只得剑走偏锋,以示与众不同;三是高校有人对汉语语言文字,由于没有保持应有的敬畏,以致陷入了恶搞成语的泥淖。
此风不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