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6日电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刚刚过去的2008年,八五一一农场致力于解决职工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难事、实事、急事,在改善民生上活用“加减乘除”法,大办民生之事,使职工群众的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打造出了一片充满和谐的民生新天地。
壮大实力做“加法”
这个农场耕地面积小,资源匮乏,而改善民生需要才力的支撑。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集中精力帮民富、集中才力解民忧、集中全力重民生。
近年来,农场通过重农业、强牧业、抓工业等措施壮大经济实力。2008年,农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了抗灾、高产、高效的作物面积,水稻单产566.4公斤,亩效益313.9元;大豆单产184.1公斤,亩效益289.5元;玉米单产572.7公斤,亩效益262.8元,实现了产值、产量、质量、效益四超历史的好成绩。奶牛存栏13900头,生产鲜奶3.9万吨,全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6.23吨,强场富民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壮大。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工业资源整合力度,初步形成了以有机生物肥生产、畜禽饲料加工、粮食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00万元,销售收入17000万元,工业增加值5410万元。
减轻负担做“减法”
前不久,农场第一管理区职工李延辉领到了15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他泪汪汪地说:“每逢年节农场搞慰问,总是少不了我家,现在我又领上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今后我家的生活就更有依靠了。”这是农场减轻职工负担,努力化解民生难题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要让广大职工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2008年,农场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18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补贴1147人。全年为350个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5万元,为3167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557万余元,失业金37万余元。为2735名参保患者支付医疗费4250万元。深入开展了扶低支富工程和送温暖工程,对17个困难户和40个低收入户在资金、项目、政策、技术、信息上结对帮扶,最终使他们全部脱贫走上了致富路。走访慰问军烈属伤残军人54户,发放慰问品价值总额6000元。
拓宽渠道做“乘法”
日前,笔者在农场再就业培训中心看到,100多名妇女正在认真地听课,她们中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原来,这是农场举办的手工编织亚麻汽车坐垫技术培训班。今年已举办了两期,培训学员300多人。
这是农场演算民生“乘法”,不断拓宽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渠道、新办法中的一个缩影。农场还根据“按需培训,重在实用”的培训原则,对全场职工进行种养方面的技术培训,使15000余人分别掌握一到二门以上的种养致富技术,加快了他们的增收致富步伐,并成为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
农场还向职工承诺兑现了10件实事:通达、通畅了白色路面32公里;解决了3400人和3600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对12个基层卫生所进行了维修改造和扩建,保障了管理区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条件;建设经济适用住宅……这些实事涉及到百姓行路、饮水、医疗、住房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为全场职工而办,小到为个别群众而办。总之,农场解决民生的渠道越拓越宽,民生实事越办越好。
破除旧习做“除法”
近年来,农场各级领导干部在为民办实事、改善民生中,摒弃私心杂念,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转变工作作风,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为百姓谋福祉上。职工群众形象地说:“干部勤快了,办事不难了”。
2008年以来,农场各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民办实事,场级领导干部和抽调的机关党员干部,进区入户搞调研,下到基层解难题,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83件。农场成立的党员便民服务队,他们从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积极主动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困难及时伸出援手,真正把基层党员塑造成为职工群众的“服务员”。据统计,2008年,全场的党员干部共为职工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40余条,传授实用技术46项,帮扶资金70多万元,使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在帮带中实现了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