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8日电 近年来,鸡西市加快建立和完善绩效导向型公共财政体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统计,仅2008年各级财政投入改善和保障民生资金就达14.2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民生财政”在我市已从美好的愿景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科学发展:
财政“蛋糕”不断做大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鸡西市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但在改善民生上,市委、市政府从未因此而懈怠。
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快,民生问题就好解决。鸡西市有限的财力既要保吃饭、保运转、又要维护稳定、改善民生。要破解这一难题,首要的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四个战略”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培育支柱企业,增强对经济的带动、辐射和支撑能力。采取加大招商引资,抓大项目、上新项目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鸡西市财政部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建设绩效导向型公共财政为方向,按照“生财为本,聚财为先”的原则,狠抓财源建设,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助推经济发展。财政、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紧密协作,进一步强化抓收入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市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位增长。
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和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在全省排名第一;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完成25.6亿元;2008年鸡西市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全年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4.6亿元,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全市财政收入跨上了3个台阶:2003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6年突破20亿元,实现了财政收入3年增10亿;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进一步实现了两年增10亿。市本级财政收入2003年为6亿元,到2008年达到25亿元,实现了5年翻3番。
全市财政收入从10亿元迅猛地增长到30亿元,这标志着我市的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财政“蛋糕”的做大,为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民为本:
“小财政”心系“大民生”
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推进和谐鸡西建设的高度,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按照鸡西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市财政部门把建设民生财政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预算编制和支出安排上,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障民生。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全面构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民生保障网”,建立健全了致力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投入新机制,迈出了建设“民生财政”的坚实步伐。不断增大的财政“蛋糕”,正在更多、更广地惠及民生,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民生财政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回顾近年来鸡西市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从以下几组财政支出数字中可见一斑。2004年至2008年,全市教育支出3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6.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11.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6个百分点;社会治安支出10.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8个百分点;农林水支出7.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了20.3%、15.9%、24.9%、54.9%和36.9%。这一连串数据表明,我市财政支出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生支出逐年提高,在我市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上,体现了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
近年来,鸡西市集中财力、挤出资金把事情办到百姓心坎上,彻底解决了拉齐教师工资等体制遗留问题;深入解决了国企职工工资拖欠、破产矿改造、沉陷区居民搬迁等热点问题;精心解决了提高机关事业医保标准、归并津补贴等焦点问题;认真解决了“三无”企业的医保、工伤残人员待遇、遗属生活补助等盲点问题;积极着手解决了全民医保、农民医疗、廉租房等历史性难题。财政“蛋糕”多为民生切一块,成为我市改善民生、体恤民情、贴紧民意和推动和谐稳定的“减压阀”、“缓冲器”。
民生财政:
倾力解决百姓的难心事
近年来,鸡西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财政支出向困难群体、基层、“三农”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让众多的城市低收入群众和广大农民兄弟共享改革成果。
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了养老、失业、住房、医疗保险制度和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机制,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积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财力的支持力度。
今年,鸡西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又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成效。支持教育发展,筹集资金2610万元,支持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为给全市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投入8205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力支持社会保障工作,支付资金6.89亿元,为7.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拨付保险基金1.2亿元,为城镇职工参保人员看病就医提供了支持;及时拨付再就业资金1.37亿元,为更多的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保障。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116万元,实行了政府购买17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免费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民生财政阳光广泛地惠及千家万户。积极落实惠农补贴,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2.95亿元;投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2667万元,43万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投入资金855万元,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参照比例;增收节支过紧日子,积极筹措资金1.54亿元,兑现了第二轮津补贴调资政策。为维护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历史拖欠职工的5亿多元工资全部清偿到位,保障了他们“劳有所得”,使财政民生投入最大限度地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
今年,鸡西市财政把一切能挤出来的资金都用在了改善民生上。从“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的发展战略。相信,随着我市财政经济的不断壮大,百姓将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