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依据《阿勒泰地区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阿勒泰地区廉政网对2008年12月新提任的5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个人财产申报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各领导干部的年收入差距不大,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年均收入在3万元。年收入最高的副县长为青河县副县长李劲松(35340元),提任前为清河县发改委主任,最低的是哈巴河县政府副县长盖革庆(27048元),提任前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党委书记。
堂堂正正的副县级干部,年收入却都只有3万元左右,就连收入最高的副县长也只不过35000多元,由此我们不由得感叹,这些申报了财产的副县级干部可真是穷啊。于是,不少人开始质疑了,如果副县级干部的收入都这么低,怎么人们对公务员还是那样趋之若鹜呢?如果公示的不是真实的收入水平,这样的公示不要也罢。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是这些官员们个个都穷得叮当响,除去工资所得外,他们都没有其它非法的、灰色的甚至合法的外快,而是他们都错误地理解了财产申报的初衷,以为所谓的财产申报就是示穷,以为只有穷才能代表他们的廉洁,以为只有穷才会令人民群体满意。
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官员虽说是人民的公仆,但公仆也有自己的自由和空间,比如说官员们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在工作之余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劳务的所得就属于合法所得,官员们从事业余劳务与否,以及挣外快与否本质上与是否廉洁没有半点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凭借自己的合法劳动赚取了外快并不代表他们损公肥私,如果他们宁肯死守那有限的工资收入过紧巴日子也不表示他们刚正不阿。
财产申报不是要让官员成为穷大佬。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不是官员财产申报上的"窘困",也不是官员们及其家庭生活的"潦倒",而是官员们的每一份收入都能够被纳入到有效监督的渠道,正所谓穷也有"道",富也有"道"。现阶段,老百姓之所以反感少数干部的"富",主要原因并不是对他们的高工资持有异议,于是心生妒忌,而是对少数官员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自己及家人捞好处感到不满,我想,假使有官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部文学或学术巨著,从而获得了不菲的版税收入,也不会有多少群众眼红的,相反,他们还会抱以热烈的掌声。所以,只有让官员们树立财产申报不是要让官员成为穷大佬的正确观念,财产申报才真正算得上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