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近期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传出的各类经济信息,一个明确信号是,全球经济已开始步入刚性调整阶段。这种刚性调整,将对各类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产生全方位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如何应对这种调整,将是自牛年起,摆在世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那么,什么是经济的刚性调整?所谓刚性调整,就是基本供求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类商品与要素市场,几乎没有缓冲与过渡地大规模调整。相对于其他市场,金融市场的刚性调整,在去年就以十分激烈的方式全面展开,而在贸易和生产制造领域,这种调整因为时滞才刚刚开始。
现在,从金融市场到商品市场,从贸易领域到生产领域,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面临着这次大调整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的强烈冲击。何以见得?直观上,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看各经济体的经济现实,二看各经济体都采取了哪些对策。
当前,全世界最急迫的经济问题是就业问题。从发达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无一例外。就发达经济体而言,受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现在不仅金融业饭碗不稳,房地产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等金融杠杆化程度高的行业,也出现了经营危机。大量失业人群开始涌现。例如,作为美国经济支柱的汽车业,就陷入了泥淖,出现了刚性调整的综合症。
而这场金融危机的祸水也波及了电子消费品、奢侈消费品等更多行业。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也开始裁员自保。如日本SONY公司计划全球裁员1.6万人。在法国,更有250万人为了生活走上街头。而对外依存度偏高的新兴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拖累,也出现了局部产能过剩和失业人群骤增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今年光是农民工就有2000万人出现了就业问题。
除了就业外,还有商品市场以及各类要素市场的功能紊乱问题。由于金融危机还没有解除,国际金融市场混乱局面还没有平息,金融秩序还没有恢复,因此,包括各类投资品在内的投资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市场的定价机制,还在摇摆之中。这将大大影响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而从各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应对措施看,基本上是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投资、刺激内需。试图在外需急剧萎缩的背景下,通过启动内需、鼓励消费,来缓解经济下滑、就业困难的压力;二是向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输血,注入流动性。试图用有形之手,扭转经济的恶性循环,将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带出金融危机的“危险地带”,重新走上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
进一步观察各经济体的振兴经济方案,尽管力度有大有小,内容也不相同,但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救。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都在着眼于解决自身问题。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全球的供求关系,将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样一场剧变,正在颠覆着原有的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关系,颠覆着既有的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
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那里,去金融杠杆化,改变寅吃卯粮、奢侈型消费的生活习惯,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痛苦选择。为了化解个人财务危机,透支型消费已成梦魇,适度储蓄将成为一种理财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再要像过去那样,试图通过向发达经济体大幅增加出口,以换取巨额外汇储备,几乎没有可能。而扩大出口,减少赤字,反而是发达经济体正在努力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对外依存度高的新兴经济体那里,外需的逆转,不仅造成了面向外需的局部产能过剩,引发大量突发性就业问题,而且由于外需的突发性变化引发的局部产能过剩与就业问题,也为内需的启动设置了障碍。对新兴经济体来说,这是一种双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只有非常小心地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保持经济的良性增长,才能避免经济社会走向倒退的歧路。
基于基本供求关系的上述变化,各主要经济体以及全球的经济基本面,也将面临全面调整。这种调整,首先表现在对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基本农产品的真实供求上,进而表现在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的有效供求上,并由此引发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重新评价,对各类资产、资源价值的重估。
对经济界来说,这将是一个需要用大智慧与新眼光来重新打量的问题。只有拨开眼前的迷雾,屏弃各种虚无的杂音干扰,才能看清前面的路来。(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