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鸡西市制砖厂试制成功的红星I型水泥速凝剂,销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多用于国防工程、铁路、公路桥梁、矿山及水电站等重要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北京地下铁路、三门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青岛海港、全国各矿务局的井下巷道均用此产品。先后向日本、坦桑尼亚、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等国家出口405吨。
1966年初,鸡西市制砖厂在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指导下试制成功了水泥速凝剂。经鸡西发电厂新建水塔工程试用,证明在加速凝固混凝土作用中,各种技术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填补了国内建筑材料产品的空白。同年12月,国家科委委托黑龙江省科委在哈尔滨召开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定名为红星I型水泥速凝剂,并建议推广使用。
1967年1月,红星I型水泥速凝剂被黑龙江省确定为定点生产产品。鸡西市工业局将原制砖厂厂房改建为鸡西市水泥速凝剂厂。3月,安装从阿城县玉泉水泥厂调进的5台球磨机,形成批量生产能力。4至12月生产1195吨。1968年生产l370吨,1969年生产1440吨。1970年,黑龙江省建材局拨款10万元,建成16立方米立窑,烧结块自给。1975至1977年,购置安装破碎机、皮带运输机、提升机和给料机等设备,实现从原料粉碎、运输、提升到给料过程的机械化。1978年,自制成品包装机和螺旋输送机,实现成品车间半机械化。1982年6月,又自制皮带运输机、成球机和撤料机等设备,实现生料入仓、配比、输送、成球、煅烧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原料配比准确度。1983年6月,再增设备,完善给料机械化。1985年生产4000吨,比1967年增长2.3倍。
至1985年,19年累计生产宇宙牌红星I型水泥速凝剂53276吨,每年平均生产2804吨。出厂合格率一直保持100%。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达到或超过日本生产的西古尼特水泥速凝剂和联邦德国生产的揣克沙乐水泥速凝剂。1985年被黑龙江省评为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