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下发通知。对各地做好就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企业裁员要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这一做法其实在一些省早已施行。而今,国务院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做法,更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要看到企业裁员说明的积极意义。企业裁员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那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尊重,而且企业也有义务让员工知道企业为什么要裁减人员,让员工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企业说明情况有助于企业与被裁减员工之间进行友善沟通,防止出现误解而激发出群体矛盾。更重要的是,企业上报裁员情况,可以让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要情况,便于拿出应对之策,防止失业率失真影响大局。基于此,企业裁员说明情况并向相关部门上报,很有必要。
其次,别指望“裁员报告”能限制住企业不裁减员工。企业根据需要作出一些人员上的调整,员工有进有出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不能因为经济的暂时性困难而颠覆企业自主经营这一基本规则。更何况,企业若真要裁员,也很容易规避“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的规定。一来,企业完全可以化整为零绕道走。二来,企业要裁员还有更绝的招可使:只要说出不裁员大家都要失业,裁掉部分人,还能让企业继续活下去,那么被裁的小部分在大多数人的利益面前那就显得微不足道。既便是通过了工会或全体职工大会表决,估计被列为裁减的对象也只能是黯然离去。
而在目前现实中,企业裁员的“度”,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工会的力量。
——企业裁员的“度”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困难时期,可谓是大有大难,小有小难。企业的生存面临困境,企业员工若被裁掉,便失去赖以生活的那份工资,生活将异常艰难,有人甚至走投无路。这现状需要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多为员工的困难想想,尽可能地留下员工。而且,为长远计,在困难的时候少裁员不一定是坏事:一则留下了技术人才,维护了员工队伍的稳定。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也是企业度过寒冬最可依赖的。二则有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曾为员工的忠诚度不够而烦恼。若在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能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善待员工,哪怕是降薪水保岗,无疑会换来员工对企业的感激,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企业无疑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
——企业裁员的“度”考验着企业工会的力量。让企业空谈社会责任,有时是不现实的。最切合实际的是,需要一定的力量与企业利益集团制衡,最大可能地保护员工的利益。当前,我国企业的工会组织并不像国外一些企业的工会组织那样有叫板企业老板的力量,更多是的一种依存关系,听命老板的指挥。在困难时刻要裁员,工会更多的是扮演安抚被裁减人员的角色。希望我们的企业工会能早些坚硬起来!当然,这并不是想让它去企业老板对着干,而是要尽可能地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能为员工代言,为员工争得合理的岗位。
综上,笔者认为,企业裁员上报,表达出对员工的尊重与信息公开的意义大于制约裁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