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统计局
2009年3月16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在高平台运行。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构成为26.6:32.3:41.1。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7%、35.3%和48.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41元,增长12.3%。
市场物价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5%,涨幅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分八大类别看,表现为“五升二降一平”:食品价格上涨10.9%(其中粮食价格下降0.7%、鲜蛋下降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3.3%、油脂上涨24.5%)、居住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5%、烟酒及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0.7%、衣着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1%,涨幅提高17.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2%,涨幅提高1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涨幅提高5.2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比控制目标值低0.24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又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3%;粮食总产量201.9万吨,增长7.6%,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增长:水稻产量102.4万吨,增长6.7%;玉米59.1万吨,增长2.0%;大豆36.8万吨,增长20.8%。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烤烟产量0.5万吨,增长18.7%;甜菜5.4万吨,增长54.5%;水果8.2万吨,下降10.3%;蔬菜36.4万吨,下降0.8%;油料2.2万吨,增长5.2%。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7.0万吨、4.0万吨、7.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5%、35.8%和24.7%。水产品产量3.4万吨,下降8.0%。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2008年 比上年增长%肉类 7.0万吨 23.5禽蛋 4.0万吨 35.8牛奶 7.6万吨 24.9猪年末存栏 40.8万头 30.3家禽年末存栏 417.5万只 15.9大牲畜年末存栏 13.5万头 29.4
其中:奶牛 2.5万头 18.7
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335万亩,比上年增长8.1%。全市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99个。全年实现绿色食品种植业产值2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5.5%。
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造林面积2229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933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拥有农用拖拉机4.9万台,增长4.5%;农用运输车2678辆,增长5.6%。全年农村用电量2.1亿千瓦小时,增长2.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4万公顷,增长5.0%;节水灌溉面积4.5万公顷,增长0.3%。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3.4%;集体企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10.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35.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7.8亿元,增长12.4%;小型企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28.9%。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3%;利税总额1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其中:利润4.5亿元,比上年增长83.8%。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15,比上年提高22.6点。地方工业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实现利税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5,提高13.9点。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煤炭、钢铁、焦炭、发电、石墨、矿山设备、医药7个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4.7%,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加24.9个百分点,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显著。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炼焦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93.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8%;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工业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8种,占51.4%,其中有6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减变化情况如下:
2008年 比上年增长%原煤 1969.5万吨 3.6洗煤 1124.3万吨 41.5焦炭 71.3万吨 7.1石墨 14.8万吨 14.8水泥 99.0万吨 1.4生铁 64.7万吨 -2.4发电量 26.2亿千瓦小时 -0.7塑料制品 6309吨 15.7
啤酒 5.2万千升 -9.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2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61.4%;实现利润0.2亿元;上缴税金0.7亿元,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民间投资力度加大,实现投资35.6亿元,增长23.2%。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1.6亿元,增长243.3%;第二产业投资49.2亿元,增长57.1%;第三产业投资24.4亿元,下降10.7%。投资收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完成建成投产项目198个,建成投产率64.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6.7亿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新建、改建公路1144公里,热轧钢材222万吨,原煤开采86万吨,洗煤280万吨。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8.6%;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增长2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4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15.4%;其他行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19.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2.9%,金银珠宝类增长12.6%,通讯器材类下降6.6%,汽车类增长8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0.2%。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9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出口45390万美元,增长27.1%,对俄贸易39951万美元,增长19.7%。进口2527万美元,增长185.9%。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公路、铁路完成货物运输量552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运输量2920万吨,增长9.8%;公路运输量2600万吨,增长11.1%。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4亿元,增长2.1%;邮政业务总量2.7亿元,增长17.0%。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34万门,增长5.7%。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1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24亿元,增长18.4%。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3万人次,增长1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28亿元,增长23.3%;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4.87万人次,增长7.8%,创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52亿美元,增长7.8%。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市本级23.9亿元,增长42.3% ,县级8.3亿元,增长23.9%。全市财政总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5.3亿元,比年初增长27.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9.4亿元,比年初增长2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4.9亿元,比年初增长28.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7亿元,比年初增长16.1%。银行货币收入1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29.8亿元,增长36.9%。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保费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亿元,增长4.3%;寿险保费收入6.1亿元,增长30.8%。支付各类赔款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6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4.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本年招生3550人,增长25.5%;在校生9509人,下降8.3%;毕业生4312人,增长24.7%。职工大学1所,本年招生625人,在校生为1200人,毕业生为60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054人,在校生2969人,毕业生875人。技工学校2所,当年招生3024人,在校生10277人,毕业生1939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1636人,在校生33165人,毕业生11150人。普通初中106所,招生20596人,在校生85760人,毕业生23290人。普通小学125所,招生16771人,在校生88274人,毕业生2045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60人,在校生287人。幼儿园150个,在园幼儿19197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末全市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01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114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4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2项;应用技术成果48项;软科学成果14项。受理专利申请68件,增长47.8%;授权专利57件,增长39%。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4104台件。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1%。有线电视用户17.6万户,与上年持平;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户数6800户。全市共有档案馆6个,档案室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127卷。全年出版报纸1140万份。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24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290张。卫生技术人员94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47人;注册护士32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252人。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6个,床位505张,卫生技术人员622人。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60.5万人,与上年持平;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40.13万人,增长2.5%。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比赛中获得30枚金牌、33枚银牌、28枚铜牌。全年举办运动会竞赛会11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200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90.8万人(公安局统计数据),其中,非农人口120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1.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6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职工4.1万人,增长6.5%;离退休人员8万人,增长11.4%。参加失业保险19.4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0.7万人,增长2.8%,其中职工26.9万人,增长2.7%;离退休人员13.8万人,增长2.9%。城镇居民有13.8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16张,收养人员120人次;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9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576.6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265.4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0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7801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1元,增长6.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7.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53平方米,增加0.0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