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1日讯 八五四农场农户王新羽种植水田220亩。原来他进地的路口因没有涵管,每年一到送苗、拉粮时,都会出现陷车的事情,费力、窝工、还耗油,苦不堪言。为此,第八管理区在地头旁铺设了涵管桥,如今老王再也不用为进地难犯愁了。这是该农场党委实施“三百”工程,解决百姓关心问题的一个缩影。
八五四农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北大荒先锋工程”、党员服务区、“学帮带”、“八比八看”、“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深入各作业站开展民主议事会、信息交流会,对“困难户必访、欠账户必访、偏远户必访、离退休户必访”的“四访”活动,尤其是“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的“三百”工程;架起了农场党委与群众的一座联心桥。
农场第八管理区党总支在民主议事会中,群众反映近年来管理区收割机数量在不断增加,没有停放场所。党支部一班人立即研究,决定采用农户自筹资金的办法解决,在农户自治组的监督与参与下,每个有机户一次性交纳了三年农机停放金。管理区又通过民主议事会,从农田建设基金中垫付了一部分,投资28万元,在27、26二个作业站各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停放库。管理区又争取资金210万元,清沟垫路35000延长米,架设涵管桥106座,解决了雨后田间内涝排水不畅及进地难的问题。使全区450户家庭农场于2007年底实现了100%盈利,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农场第七管理区主任陈庆复针对第24作业站群众反映比较大的一些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化解群众的心结。当时的24作业站只有30马力整地车6台、收割机3台,通往作业站的是一条土路,生产形式十分落后。陈庆复上任后,跑贷款,申请项目支持,改造了基础设施,通过赊欠、分期付款等方式,目前全区购回30马力以上整地机车35台、收割机42台、插秧机32台,建大棚100多栋,3年净增固定资产500万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大大提升了管理区农业抗灾能力。2007年,管理区迈出三大步,水泥路从场部通到了作业站,管理区晋升为分局级文明单位,24作业站创利润5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据悉,农场党委开展“三百”工程以来,共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100件,收集整理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200条,解决群众生活问题10件,为群众节约资金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