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7日讯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农村旧貌换新颜。
“如今咱农民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通乡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看病还有新农合做保障,孩子上学学杂费全免,就连种地都给了补贴,现在的日子真是比蜜还甜。”9月2日,记者在滴道区滴道河乡采访,谈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农民们畅叙衷肠。
在滴道河乡鸡场村,以往泥泞不堪、乡亲们戏称为“水泥路”的村路,从6月29日开工,经过20天的紧张施工,如今真正变了样,3.5米宽、共3500米长的水泥罩面通村公路,经过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前。
村民张德福家虽然地势较高,但年年雨季都会把房头的路冲出一条壕沟,本来就十分狭窄的村路只能容下一个人行走。“现在可好了,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心里就是敞亮。”张德福和周围的七八家邻居兴奋不已。
两年多来,滴道区修建通乡通村公路70多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
泥草房改造一直是滴道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年泥草房改造工作任务,滴道区成立了泥草房改造领导小组,广泛宣传泥草房改造有关优惠政策,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他们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做好农户的组织发动工作。他们将同乐村河东屯作为省级泥草房改造试点村,目前,由省建工集团承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用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的23户样板房已规划设计完毕,即日就可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改造完成泥草房176户,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1056万元,还有129户泥草房住户正在改建之中。
在出行容易、住房条件也得到改善的同时,滴道的2万多名农民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难在受惠新农合的政策中得到了解决。
去年12月,兰岭乡新立村的于家军因患脑血管瘤在哈医大二院做了手术,共花费10多万元。由于家庭不富裕,住院的费用大多是“抬”来的。出院后,区里按照政策,急事急办,仅用5天就办结了手续,家属直接领取了1.5万元的报销补偿款。
像于家军一样,如今,滴道区每个农民每年只要缴费20元,就可享受到一样的待遇。目前,全区已有2369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7%,比去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底,该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大病住院补偿1118人次,补偿金额124.5万元;住院分娩补助116人,补助金额1.5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偿6人,补偿金额1.1万元。
该区对去年新农合征缴费用报销补偿后剩余的13万元,本着征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实行了再补助政策,按住院费用的8%,为670人次实行了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