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将于本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国际‘政策对话倡议’组织(IPD)2009中国专项行动计划”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来自全球多所著名院所的著名经济学家将对话中国的政策决策者、金融界高管以及学者专家,就“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与规制——全球和谐机制背景下的中国模式关注”这一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诺奖大师将有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在此次论坛上与大家共享呢?昨天,斯蒂格利茨“中国经济新增长制度设计模型”子课题“中国产权制度设计模型”的主导者、“政府对话倡议”(IPD)——中国专项行为计划的主要推动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斯蒂格利茨是为数不多的对中国问题进行长期关注的经济学家。也正是缘于对中国问题长期客观、理性的思考,此次斯蒂格利茨将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与规制——全球和谐机制背景下的中国模式关注”。
“现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的观点偏见多于客观。如果像斯蒂格利茨这样值得尊敬的经济学家能够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阐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和观点,这将是中国赢得国际支持的重要的国际资源。”曹和平向记者解释道。
据曹和平教授介绍,此次论坛上,斯蒂格利茨将有三大新理论发表。其一,有关银行的监管。斯蒂格利茨认为,应该寻求一种有政府保险支持的储蓄方式,来抵御一旦遭遇金融危机,银行无法阻碍资本市场上惯生性的股价下跌给银行系统的打击。
其二,对规制问题的思考。斯蒂格利茨认为,并非政府参与的经济过程都是失效的,应该站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两个观点上,寻找市场和公共部门结合的新思路。即他认为,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便使市场正常运作。
第三,斯蒂格利茨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重大问题是国别之间的储备出现问题。斯蒂格利茨认为,必须要寻找一个更加均衡的国际货币储备,即以国别为单元的更为均衡的储备机制,可能是未来经济学领域以及全球对于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与规制新的讨论领域。(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