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4日讯 深秋时节,柳毛大地上1.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柳毛乡莲花精洁米厂大米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柳毛乡打造水稻产业的格局正在一步步实现。
科学决策:让水稻变成产业
柳毛乡地处穆棱河中上游,无轻重工业污染,水质优良;土质是沙质土壤;气候处于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平均温度比周边地区高出1—2摄氏度,气候适宜,是柳毛牌大米的“天然种植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柳毛牌大米的“天生丽质”。
多年来,农民们习惯了种植水稻,也习惯了自家种自家吃,即便卖,也就在十里八村转。
这一切,被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们看在眼里。因此当“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的想法提出后,全乡上下一呼百应。柳毛乡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民的种植习惯,决定把水稻作为全乡重点支柱产业来抓。
今年,柳毛乡把全力做好水稻种植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如今,柳毛乡水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87.4%以上,亩产516.7公斤,水稻产值达3000余万元。在收获季节,经常看见装满大米的汽车发往北京、哈尔滨等大城市;农民从水稻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年人均纯收入的25%。柳毛乡水稻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昔日贱卖的大米,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粒粒”。
科技当家:水稻抬高身价
“好种出好苗。”要想充分发挥水稻的经济效益,必须从种子和种植技术抓起。柳毛乡加大了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的推广和投资力度,在去年铅矿村和中心村建立2个超早育苗小区的基础上,今年又在新胜村和莲花村建立了2个超早育苗小区,共建水稻超早育苗大棚330栋,严格按照“六统一”、“三膜覆盖”的操作标准,即:统一钢架大棚、统一秋季作床、统一清雪扣棚、统一育苗、统一播种时间,实现地膜、小拱棚、大拱棚三层覆盖。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管理,使全乡水稻大棚育苗达14400亩,达96%。他们在柳毛乡铅矿村建立了30亩乡级水稻超早育苗栽培示范园区,柳毛乡其它7个村建立了10亩水稻超早育苗示范田,分别采取抛秧、插秧的栽培方式,在示范园、田内实行统一管理,全乡引进种植了松粳6、松粳10、龙稻3、龙稻7等优质高产品种,同时,选用东农425为主栽品种,统一扣棚、统一播种、统一插秧。
柳毛乡铅矿村村委会主任张怀忠双手捧着刚刚脱粒的稻粒,满脸喜悦地说:“这个品种是东农425,是我们推广的品种,看籽粒多饱满啊!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由于品牌效应,我们的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出0.4元呢!”
市场化经营:品牌大米改变了农民生活
以前水稻作为粮食主要是满足农家需求,现在成为商品,走向了市场。2004年还通过国家农业部的绿色无公害产地认证和市场准入(QS)认证,成功注册了柳毛牌大米。
如今,莲花、新胜、中心、铅矿、裕丰等7个行政村都种植了水稻。水稻产业的确立和发展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柳毛乡莲花村为龙头,带动的柳毛牌大米的发展。该村在水稻种植方面做到独特的六个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加工(抛光处理)、统一包装(普装、真空压缩精装)、统一销售。莲花村村民宋则军今年他种的10亩水稻又喜获丰收,他算了一笔账:“虽然今夏气候反常,低温寡照,阴雨连绵,造成水稻分蘖减少,会影响收成,但乡里普及的大钵体育苗技术让稻苗在棚里早长多长个儿把月,抢了积温,亩产也超过了千斤,欠产之年不欠收,咱农民不再只是靠天吃饭了,应用新技术确实给咱带来了好收入,穿上了柳毛牌外衣,咱大米的价格每公斤能卖到4元钱哩!”现在农家拥有三轮车、彩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人家还盖起了新房。
通过水稻产业“引擎”带动,柳毛乡经济社会逐步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水稻产品除外销、食用之外,秸秆还田,还增加了土地的肥力,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柳毛乡广大农民正在柳毛牌大米这个“金粒粒”铺出的大道上朝着小康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