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7日讯 凤山村位于梨树区东部,四面环山,自然环境优美。过去,这个村人多地少,光靠祖辈传下的单一种植方式,想致富,真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这个村党支部无论换了多少届,都在琢磨着如何“解民忧、帮民富、助民乐”这个关键问题。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党支部启动了“领航工程”,采用“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方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养技术以及帮贫解困上领航,使凤山这个远郊村摘下了贫穷帽子,大变了模样。
党员张世联率先种植经济作物3A白瓜、角瓜40亩,一年下来每亩地纯收入400余元。活生生的例子,使得村民纷纷效仿,形成了3A白瓜、角瓜千亩种植规模。今年,年轻的党员邴久仁发展玉米高产通透密植示范田70多亩,亩产有望达到1000多公斤。党员隋景林在绥阳专门学习了地摆木耳种植技术,为带领群众更好地发展这个新兴产业,他把自己培育的优质菌种优先让给其他村民种,并经常蹲在田间地头指导传授经验,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今年他又将生产技术悉数传授给年轻党员张树成,并帮助建起3万袋的地摆木耳生产园区。在党员的带动下,这个村今年的地摆木耳发展到50多万袋。
去年3月份,村党支部组织班子成员带领20余名有头脑、想发展新项目的农民党员,由村集体出钱,赴绥阳、密山、虎林等地考察学习,研究市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考查回来的党员又把农民“领出去”,也进行外出考察学习,然后再把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请进来”,向村民讲解种植养殖及规模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村党支部还结合新项目、新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五优先”扶持办法:优先办理发展贷款,优先调串发展所需地块、厂房和场地,优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优先联系市场销路,优先给予提留等方面的补贴。村党支部仅去年一年就为农户协调贷款112万元,调整地块200余亩,优先审批草原110多亩。为了发展畜牧业,凤山村党支部还建起一处畜禽改良站,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无偿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徐茂林家原本有11头肉牛,又买回10头肉牛。他说:“有了改良站,我技术上有了依靠,再发展10头、20头,我也托底!”村党支部书记袁树仁还积极为三户养猪户解决资金和场地的难题,使他们终于建成了年出栏千头以上的养猪厂,实现了规模发展。
凤山村地下蓄藏优质煤炭。由于夏季煤价低,冬季煤价高,党支部成员孙洪喜(已故)看到这一优势,于2000年初率先买了辆加长车,带领养车户搞起了煤炭夏存冬销业务。由于利润大,村民想买车从事储煤的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便积极为他们联系贷款,解决买车和购煤资金。还帮助农民组建起煤炭储备联合体。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以孙福林、高吉运为首的20多家备煤户组建了4个煤炭储备联合体,统一储备,统一销售价格,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储煤高峰,凤山村村民一年储煤量达到50万吨以上。现在,不足2000人的凤山村加长车发展到13辆,各种机动车辆达到200余台;豆腐坊、米面加工厂、油坊、商店、饭店、服装店共已发展到60多家。
村里还给贫困户赊砖瓦木料盖圈棚,贫困户的生产费用一律由村里垫付,秋收后再结账。村民李吉良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妻子呆傻,子女上学,拉下了不少“饥荒”。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党员孙洪喜(已故)主动到他家帮他研究发展养猪事宜,并拿出5000元钱让他先用着。李吉良买回2头母猪,几年来,不仅还清“饥荒”,还脱贫致富了,他逢人便讲:“党员真帮咱老百姓啊!”
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集体出资3万余元,建起村中花园;去年又投入8万多元,建设了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还建起7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村民们有了休闲健身娱乐好去处。同时,村里建起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活动室,还投入2万多元建起凤山村舞厅,每到星期六、星期天都雷打不动定点免费开放。现在,凤山村集体积累上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也和城里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