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15日讯 这个冬天,让人感觉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寒冷。然而,对于居住在滴道区同乐1组团5栋楼里的384户居民来说,却是温暖异常。两个月前,他们陆续搬进了刚刚竣工的棚户区改造后的新楼房。
据介绍,滴道棚户区改造工程从2008年开始开工建设,计划开工50万平方米,实际开工建设42万平方米,经过两年的建设,截至2009年底,已经建设完成28万平方米,剩余1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份竣工。其余8万平方米已经开工,正在紧张建设中。目前已经安置1400户,今年6月将有3000户动迁居民可入住新居。
针对改造量大、工期短、资金紧张的实际,这个区确定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总体思路,以及“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沉陷区治理相结合,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的棚改原则,采取商服补一块、土地变现补一块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近亿元,积极解决棚改资金缺口问题。
为了让低保户、特困户能够住得上新房子,及时交纳房款;为了让那些饱受水患之苦,居住条件恶劣的居民率先回迁,滴道区对于残疾人、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针对残疾程度不同,分别给与1000到5000元不等的补助,对低保户和特困户则实行无利息的分期付款,并以10%的配比比例向他们推出廉租住房。同时,在了解民意、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滴道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方案》,在保证拆迁居民妥善安置的基础上,根据棚户区现状,从居住环境最差、住房条件最困难的区域入手,将居住在受水患严重的水源地、白灰窑等地的棚户区居民作为首批回迁安置户,率先安置,其它区域按计划分片回迁。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这个区还强调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完善,坚持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公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加大了学校、医院、广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为的就是让棚户区居民“住得好”。他们规划建设的一所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公建学校主体工程已于去年年末完工。为提高中心地区交通承载能力,合理分流重型车辆,计划建设一条长4公里,宽16米的外环路,把区内的汽车维修、零件销售、车辆清洗等相关服务业引导搬迁至沿线,并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同时,占地1.8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也已经基本完工,为的就是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滴道区百姓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安居才能乐业。向往美好生活的滴道人,正在把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千古绝唱变成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