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06-15
|
|
东北网鸡西6月15日电 记者(范士友)兴凯镇东光村贫困户由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增加到1800元,人均有扶贫牛1头以上;柳毛乡贫困村永胜村吃上了自来水、修上了路、看上了电视。截至目前,密山市1000多户贫困户、4个贫困村走出了贫困。这一喜人变化,是密山市70个单位用项目包扶贫困户收到的效果。
头几年,密山市给贫困户送资金达400万元,脱贫的效果并不明显。2002年,这个市500名干部下乡挖穷根,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脱贫。市委规定,扶贫单位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3000元,扶持贫困户养牛1头以上,养羊10只以上。近3年,70个单位注入扶贫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建成扶贫小区17个,达到省级奶牛小区标准1个、市级小区标准1个。小区建设总面积6600平方米,总投资190万元。70个单位为贫困户送扶贫牛250头、羊1088只、猪208头,引导劳动力转移10500人,给贫困村修桥6座,建卫生所10个,建畜牧站3所,建青贮窖15座,修路30公里,购买大型播种、脱粒机4台,打饮水井9眼,给3个贫困村安路灯120盏,为永胜村200多户贫困户安上了有线电视,为3个贫困村安装了农业110住息系统。项目开发筑牢了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基础。
兴凯镇东光村是省级贫困村,143户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600元。这个市确定由市委办、政府办、国土资源局、畜牧局等7个单位包扶,3年10万元扶贫资金的投入,将省市扶贫资金集中,给贫困户上了一个扶贫开发项目,依托完达山乳业8511分公司的龙头,依托兴凯草原,大力发展奶牛业,投入资金18.9万元,建牛舍255平方米,7个扶贫单位出资金给贫困户购优质奶牛28头,三年时间,人均收入达1800元;这个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扶贫单位又投资7万元,建大型青贮窖1座,投资5.5万元建1所高标准畜牧服务站。打饮水井2眼;投资10多万元修桥,400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修砂石路4条5000延长米。而今的东光村,修了桥,修了路,农副产品就地增值了,摘掉了扣在农民头上几十年的贫困帽子。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郭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