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08-29
|
|
东北网鸡西8月29日电 一个超自然现像爱好者在一种偶然的睡眠状态下所产生的幻觉,被催眠术放大了之后,就变成了被外星人绑架的“真实”记忆
拥有被外星人绑架的记忆的人往往会变成执着的怀疑论者。他们排斥那些把这样的记忆解释成错觉或是幻觉的科学家,对好莱坞的剧本做出的处理嗤之以鼻,在公众把他们当成傻子、精神病的嘲笑中坚持自己的立场。 对几十个自称被外星人绑架的人进行研究之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珊·克兰西指出,这些有关被绑架的过程的记忆即便不可信,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人不应该被当成傻瓜和精神病,他们的经历应该被严肃地对待。在今年10月即将出版的新书《绑架:为何人们会相信他们曾被外星人劫持》中,克兰西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所谓对外星人的深刻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睡眠麻痹”引发幻觉
克兰西博士解释,被绑架的记忆开始于一种偶然发生但并不罕见的“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的经历。当处于多梦的“快速动眼期(REM sleep)”时,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有的人会醒来一段时间并发现自己不能动弹。心理学家估计,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至少拥有一次“睡眠麻痹”的经历,其中大约5%的人在这期间将置身于令人恐惧的情境当中,例如,耳边嗡嗡作响、全身好像触电了似的在颤抖、感觉身体像是悬浮在半空中,有时还会伴随对于外星人的幻想。 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找到一种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即便这种解释如超自然现象般让人不可思议,他们也会接受。尽管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克兰西博士提出,基于与这些自称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的谈话,她发现,这些人往往本身就是对超自然现象和外星人感兴趣的人。而且,在寻找事情的真相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用催眠术找出更多那种梦一般的经历的细节。 心理学家发现,催眠是一种深度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得易于接受某种暗示。研究发现,当在催眠的状态下,人们受到鼓励去想像一个逼真但全然编造的事件时,事后往往会认为这个场景是来源于一次真实的经历。
外星人形象源于大众文化
那么,这些人记忆当中的那些拥有大眼睛的绿色小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克兰西博士认为,这些形象来源于大众文化,是媒体关于UFO目击的报道以及外星人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的记忆碎片。她在书中写道,1953年,被外星人劫持的场景第一次出现在了电影《火星入侵者》中,在这之后,美国出现了很多有关被外星人绑架的报道,此外也涌现了许多其它有关外星人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电视系列片《外部界限》(The Outer Limits)。 1961年,在《外部界限》中的一集播出后的几天,美国媒体报道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对夫妇贝蒂和巴尼·希尔自称被外星人绑架。在丈夫的描述中,外星人是拥有硕大的头部和闪亮的大眼睛。之后,这一描述在一本有关这类经历的畅销书中出现,并启发了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1977年的电影《第三类接触》中,他塑造的外星人形象与希尔夫妇的描述相近。生活在效仿艺术,而反过来艺术也在效仿现实生活。在不断的效仿当中,相同的场景乃至对话都不断地在被循环利用。尽管细节大不相同,有关绑架的叙述在大体的轮廓上都很相似,而且常常都会包含与性或者生殖相关的内容。在新书中,克兰西博士节选了一段来自1970年的有关被绑架的经过的陈述,“他解开了衬衣的扣子,把那个东西(一根针)放到我的肚脐里。我能感觉到他们把那个东西在我的身体里移动,到了我的胃附近。”这样的表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能在有关被外星人绑架的回忆中找到相似的表述。
梦境和现实的混淆
在2002年的一项实验室研究当中,克兰西博士和另外一位哈佛心理学家理查德·麦克纳利对自称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进行了一次标准的词语联想(word-association)测试,旨在了解他们产生虚假记忆的倾向性。参与者根据所给出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断出没有给出的一个词,例如,从“白糖”“糖果”“酸”“苦”推测出没有给出的这个词是“甜”。 在这个测试当中,拥有被外星人绑架的记忆的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给出错误的答案。克兰西博士等人认为,这表明了他们存在一种“源错误”易感性,即错误地归结记忆的来源,例如通过把对一场电影的模糊记忆同一场梦混淆起来。在另一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回想有关绑架的那段记忆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生理学上的变化,例如,血压和汗腺的反应比那些“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患者的还要高。那些记忆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创伤,每当这种记忆浮现,它就会加深人们对于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的确发生了的确定性。 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克兰西博士对被外星人绑架的“虚假记忆”进行了归结:外星人绑架的故事是人们理解为何生活中存在如此多的奇怪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的一种方式,它们在内心深处给人以安慰——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并不孤独。
|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