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7月18日电 又是一年高考揭榜时,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和普通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王振国,了解了他高考背后的故事。
7月8日,见到今年高考成绩699分的王振国时,他正在矿业集团总医院六楼外科病房里护理生病住院的父亲。走进病房,那位戴着眼镜正趴在床边看书的男生就是王振国。王振国的父亲王云躺在病床上,一见记者到来,赶紧让旁边的妻子把他扶起来。王振国则坐在凳子上腼腆地笑着。话题就从王云的病展开。
王振国的妈妈面带忧郁的表情对记者说:“他爸和我都是原矿务局的下岗职工,已经下岗10多年了,一直靠打零工为生。一年收入也就八、九千元,他爸为了多挣点钱供孩子上学,瓦工、力工什么都干,身体都造坏了,以前一直胸疼,由于没钱治,只能吃点药顶着。前天干活时,突然感觉胸闷,上不来气,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气胸,肺泡破了,需要手术治疗。孩子正好考完试,等着录取通知书呢,他就跟我到医院一起护理他爸。”
王振国出生在东海矿附近的农村,后来为了上学搬到城子河区的姥姥家住。从小就目睹着父母早起晚睡的操劳,目睹着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四处挣钱的艰辛,王振国渐渐有了一个信念:我要发奋读书,用知识来改变父辈的贫困,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小学升初中时,按当时的成绩他是能上局一中的,但由于家庭困难,就没去念,直接就近升入城子河晨兴中学。在中学的4年里,他并没有因为是在矿区学校学习而有所懈怠。考高中时,以城子河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一中,学校免收了他的学杂费等费用,使他更能安心读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振国说,他从来没觉得生活苦,也许习惯了就不觉得苦了。高中住校后,他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也逐渐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方便和快乐。在住校生活中,他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虽然出身贫寒,他却一直保持着健康的心态。
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王振国说,学习一定要先确定目标。因为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这中间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因为有了信念和目标支持着你,遇到困难时才可以一次一次地战胜它。他从来都觉得学习没有诀窍,但学习绝对有技巧。他一直都要求自己,必须保证课堂效率,做到上课专心致志地听讲、积极配合老师。长期以来他受益不小,使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记忆力。而且学习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次考试出现的错误,下次考试一定不能再错,一定要及时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不要把每次考试看得过重,只要每次考试都有所提升,就是取得好成绩。高三时课程紧张、考试频繁,不少同学一天到晚心急如焚,手忙脚乱。时间安排没有计划,首先自己就乱了阵脚,这样绝对不行。功课越忙,越要平心静气,按部就班,安排好时间和学习的重点,否则只会必败无疑。学习要贵在坚持。
王振国说,高考时他非常放松,心态比较好,没有把高考看得太重,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以前的各种考试,他都是全学年二十多名,高考时他感觉会考出比较好的成绩,但绝对没有想过会成为全市理科“状元”,得了那么高的分数,而且还是全省第18名。王振国报考的是天津南开大学财政系。他说,我的名字就是爷爷给起的,爷爷让我以后振兴国家,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王振国从来也没花钱上过什么补习班,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些开发智力的奥数班。在学习之余,王振国还喜欢看一些名著和打篮球、乒乓球。他说,他眼睛近视,打打乒乓球既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自己,还能锻炼眼睛,而且打球的水平还挺不错的。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王振国平静地说,高考是一块敲门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是对你学到知识的一种检验,看一看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多大的回报。他认为,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只是一次跳跃,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