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28日电 在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山顶一个丁字路口的草丛里,一块石碑基座歪倒着。
8月25日,当地一村民指着这块基座对记者说:“这就是为张书记立‘功德碑’的地方。碑没立多长时间,就被警察拆掉了。”
村民所说的张书记就是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为其立碑是由登封市一个名叫李怀周的收废品农民牵头组织的。
让李怀周想不到的是,这块“功德碑”仅仅竖立了14天,就被张学军派人拆掉了。
农民立碑:
了却对市委书记的“心结”
今年40岁的李怀周,是登封市东金店乡刘庄村村民,除了务农,他平时在登封市内收废品。他是怎么想到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的呢?
“这样的领导干部让人感到很亲切。”按照李怀周的说法,5年前的一次偶遇,使他种下了为市委书记立碑的“心结”。
5年前的一天上午,李怀周收完废品在路边休息时,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停在路边指指点点。他询问路人得知其中一人是市委书记张学军,这让他对市委书记印象很好。
2005年3月,李怀周和一群在收废品时认识的环卫工人、小商贩和修理工闲聊时,有人提议说:“张书记在登封干得不错,咱给他立个碑吧。”这话说出来后,不少人赞同,但并没有人真的行动,李怀周却暗暗记在了心间并当起了牵头人。在他的强烈提议下,大家开始凑钱。
“我向村委会汇报过后,村里不支持也不反对,但说可以提供一块地。”李怀周说。
7月11日,刘庄村村民在这里举行了“功德碑”的揭碑仪式。
当地村民说,这块石碑高3米,功德碑正面通黑,碑文描金,共176字:“张学军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功德碑落款是“东金店乡全体干群”。
书记拆碑:
不应该搞个人崇拜
农民为市委书记张学军立“功德碑”的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张学军对媒体表示说:“我在登封做的工作都是应该做的,立碑不好,不应该搞个人崇拜。应该把碑拉走。”
当地村民向记者证实,7月25日,登封市公安局组织民警会同东金店乡政府工作人员,将“功德碑”拆除。
李怀周却难以理解张学军派人拆碑的行为。事实上,自从“功德碑”被拆后,李怀周就找过公安机关要求立案,还多次公开表示,要对张学军擅自派人拆碑的行为进行起诉。
“以前刘庄村地处山里,吃水困难,每逢旱季就得到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后来政府补助村里通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07年,村村通工程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李怀周列举了很多为张学军立碑的理由,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理由却得不到刘庄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吃水难是事实!虽然政府在洗耳河修建了蓄水池,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大多数自然村都要到库庄水库拉水。市委书记办的好事再多,也没有解决俺们的吃水问题。”有村民发牢骚说,他们不承认自己在碑文落款的“东金店乡全体干群”里。
观点碰撞:
跳过“碑”看“碑”更重要
农民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市委书记下令拆碑一事,即刻引来争议声一片。有人说,李怀周假冒民意,拍市委书记的马屁,扭曲了法治社会下健康的官民关系。有人说,这是农民朴素的感情表达,应予充分尊重。也有人说,市委书记不应该下令拆碑,即使立碑有不妥之处,也应由立碑者自行拆除。
有关专家则认为,立碑与拆碑并不重要,能够跳过“碑”看“碑”才是更重要的,其背后折射出的公民意识的缺失值得深思。
“这个碑虽然写的是张学军的名字,但赞扬的不仅仅是张学军一个人,是整个党和政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
“农民立碑感谢政府,并不是什么新闻。只是采用了一种与当代公民意识、权力意识背道而驰的方式来彰显他们的诉求。这其实是农民行使表达权的一个具体体现。”河南九同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宇认为。
宋宇说,要解除一些人对“功德碑”的“偏见”,一方面要从程序上保障公民的表达权。不同层次的公民有不同的表达诉求的形式,知识分子往往通过公开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像李怀周这样的农民,文化程度低,给官员立“功德碑”也是其行使表达权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从实体上保障公民行使表达权,不管这种意见是褒还是贬、带不带个人情绪,其表达行为都应当受到保护。
“立碑行为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从古代封建社会延续至今的盲目崇拜权力的心理哲学,缺乏现代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的缺失,阻碍了民主法治进程,不值得提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消除权力膜拜意识。”河南农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
“‘功德碑’的出现,其实质是群众对政府的一种监督形式。群众之所以选择立碑,是因为目前还缺乏一种有效地群众监督机制,反映了普通公民在公权力面前找不到其他对官员施加影响的有效渠道。”
这名学者认为,“市委书记为村民们办事,村民们却诚惶诚恐,总想报答书记,显然不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这其中折射出的公民意识的缺乏值得去思考,官民平等的呼吁也不仅仅是给官员们上足紧箍咒,老百姓作为另一大群体,更应该树立官员应是公仆的意识,‘官本位’的思想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