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虎头关帝庙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庙虽小,但位于我国最东部的边境线上,被誉为“东方第一庙”。
相传在乌苏里江还是我国的一条内河的时候,由关内来江两岸山林中采参挖药的商人为防虎害、求财保命而共同捐资在虎头修建了关帝庙。当时,庙址先选在虎头山顶处,但每次在山顶备足材料准备开工时,第二天却发现各种材料全部被搬到了山下;白天再抬上去,晚上就被搬下来。如此反复多次,建庙人领会到:这是关老爷的意愿。
据《清史稿》、《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雍正年间兴建起关帝庙。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关帝庙均曾修复过。
又据《吉林地理记要》记载:“设险守国,此为要塞,吾汉族踪迹至此最早,县西南有关帝庙,额提案:嘉庆己巳重修,是至近汉人居住已有千年……”根据康德二年的《虎林政况》记载:“雍正年间内地民众亦多在吉林领采参凭照(俗称龙票),跋涉远来,及冬而返,咸以江东为落趾之地,而以江口为会集之场,久之,集人渐伙,获利益厚,遂于江畔陡崖之间,捐资建关帝庙一座,虔诚以祀,殆昭示深山幽谷中求财全命,惟有信义是崇云。”
位于虎头山下的关帝庙,基长17米,高4.54米,木质建筑;四周花墙,庙顶黑瓦覆盖,重檐飞角,斗拱交错。庙门两侧悬挂一副对联,上联: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下联: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民间相传:1945年苏联红军攻打虎头要塞,猛烈的炮火将虎头的所有建筑几乎毁于一旦,唯一丝毫未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1989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越过乌苏里江堤岸、湿地、丛林、农田和两条公路,可江水奔涌到关帝庙门前时,却戛然而止,随后迅速退去……
关帝庙是黑龙江省较早的清代建筑之一。1981年此处作为中国名胜之一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国家投资重新修复了关帝庙,2003年再次对关帝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