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7月5日电(记者王艳明)炳灵寺千年大佛病害“诊断”工作日前完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向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的保护维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石劲松介绍,通过调查,炳灵寺大佛的基本病害都已查明,主要有头部和身部的鸟粪污染、彩绘层脱落、泥层开裂和石胎剥离等。
炳灵寺大佛始修建于公元731年,高27米,是炳灵寺石窟最大佛像。大佛原有佛阁,清末被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做过简单维修。由于大佛露天耸立,长期风吹雨蚀,出现了多种病害。受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委托,从2008年11月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炳灵寺大佛进行了病害调查。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一病害调查报告,编制保护修复方案,对大佛实施全方位的保护。”石劲松说。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方向的小积石山中,距县城35公里。以保存中国石窟最早纪年题记而闻名于世,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之后历代多有修建,直至明代。炳灵寺石窟由上寺、下寺和洞沟三部分组成,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佛塔56个,在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