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各国面对经济衰退压力与企业破产和失业大量增加的严峻现实,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经济运行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进入了周期性回调状态,GDP增速有所降低,这是正常现象,但出现2008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大幅度下滑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个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力求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国民经济运行趋稳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扩内需、保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在第一季度初步趋稳的基础上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比第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运行趋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力度大,执行力强,效应明显。2008年10月以来,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有效贯彻落实,财政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高、作用显著,2009年中央投资安排9080亿元,新增4875亿元,目前半数以上已经有序下达。第一季度整体资金到位率超过64%,中央预算投资到位率达到94%,支农、惠农、改善民生等方面增加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业促进产业振兴等一系列举措为社会稳定、经济回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货币政策整体宽松,货币信贷迅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09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46%,增幅比2008年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5月末高2.72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持续高度增长,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增加4.92万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及时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部分弥补了外需大幅度下滑形成的需求缺口,避免了我国经济出现类似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深度衰退,为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率先回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消费需求增速提高。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会影响居民的就业与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实际增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分别增长9.6%和10%,增幅高于2008年同期。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储蓄率较高情况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论,受短期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小。只要政策适当,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三是市场驱动的投资开始回升,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这既是政府增加投资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经济持续回升的重要基础。1~5月份不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包括集体、个体、私营在内的其他企业投资增速也达到了33.6%。我们最担忧的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低迷的问题并没有出现,这是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重要信号。房地产、汽车两大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销售增长加快,投资回升对整体经济的回升可以说是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的销售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3%,房地产库存消化加速。投资增长逐渐加快,1~6月份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了9.9%,增速比1~5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受燃油税改革、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汽车下乡和汽车报废补贴等政策因素刺激,1~5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80.77万辆和495.68万辆,同比增长了11.1%和14.3%,5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9%和24%。
四是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虽然国际经济、特别美国经济呈现趋稳迹象,但低迷态势并没有改变。1~6月份我国出口下降幅度为21.8%,超过了预期。但剔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出口量减幅相对减小,许多国家出口降幅比我国更大一些。我国出口产品跟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1~4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8.4%,比2008年全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占日本的比重为24.4%,提高了5.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占欧洲市场份额17.9%,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份额的上升一方面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中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采取的稳定外需的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