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频咬舌头,夹菜总是夹空,六旬老人入院就诊,发现中风先兆。入冬以来,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丁砚兵教授的门诊,中风患者比起平时几乎翻倍。
62岁的刘爹爹家住百步亭,平日很喜欢热闹,最近却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上周,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火锅,刘爹爹筷子频频夹空,还时不时咬到舌头,这一反常情况引起家人警觉。饭后,刘爹爹在家属陪伴下到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就医,检查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
丁砚兵介绍,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表现略有差别。缺血性脑中风又称为“脑梗塞”,常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生,比如睡眠或早起时;出血性中风又称为“脑溢血”,常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时发生。有数据显示,前者发病率约为后者的3倍。
他说,刘爹爹出现的短暂性脑缺血俗称“小中风”,是暂时血液中断引起的轻度中风,该病被视为中风先兆。若患者未得到及时干预,可在数日甚至数小时内发展为脑中风。
丁砚兵介绍,患者一旦发生中风应走急诊“绿色通道”,4.5小时内进行药物溶栓,6小时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相对高发,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紧张,血管处于应激状态。”丁砚兵提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病人群,需要控制好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一旦出现偏侧肢体麻木,头昏、乏力,说话不清楚等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风、痨、臌、膈,被列为中医四大危症,其中‘风’指的就是中风。”丁砚兵说,如今在中风救治上,现代医学有了很好的手段,但在中风的早期预防和后期康复上,中医仍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中医调理可以很好地控制“三高”等慢性病,避免中风的发生;其次,对中风急性期神志昏迷的病人,通过中医中药手段可以加速病人的苏醒;再次,患者术后最快72小时后,便可采取针灸等中医康复治疗手段,提高预后效果。
小贴士
牢记“FAST”法快速识别中风
“FAST”是国际上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简便实用。
F(Face)指的是面部,观察微笑时面部有无歪斜;
A(Arm)指的是手臂,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无力垂落;
S(Speech)指言语,观察有无说话口齿不清;
T(Time/Telephone)指时间/电话,碰到上述情况第一时间打120求助。(记者武叶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