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鸡西市委宣传部主管 手机客户端 投稿信箱 简体 | 繁体
加关注 加关注 加关注 新闻客户端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县区新闻 基层动态 民生新闻 本地热点 文化新闻
视频新闻 新闻时评 娱乐新闻 体育快讯 鸡西环保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城市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旅游风光 家乡歌曲 地域文化  鸡西地市: 鸡东县 密山市 虎林市 鸡冠区 恒山区 城子河区 滴道区 梨树区 麻山区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鸡西新闻网
 
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做成龙江第一支柱产业
 签发时间2018-05-25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把农产品精深加工

做成龙江第一支柱产业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要深度开发“原字号”,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农头工尾”,立足头尾一体、融合发展,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做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

两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和18个子方案等措施,明确提出了推进精深加工升级、龙头企业提升等“十大工程”,发展米、稻、乳、肉等“十大产业”,种种推进措施可谓成效显著。2017年,我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600万亩,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94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0个。

这一“对症良方”为全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遵循、明晰了路径、确定了方向,全省各地“农头工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demo.jpg

庆安万亩稻田。记者程瑶摄

“黑森”产品 延伸产业链提升含金量

五月的森工林区,草木蔓发,大地苏醒。

在穆棱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红岩经营所,职工们挥镐掀锹、争分夺秒,完成最后两块退耕还林地的沙棘果苗种植。该局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在10个林场所沙棘种植基地开展新一周期的沙棘苗木种植,今年将按照计划完成600亩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穆棱局将逐步向着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沙棘将成为该局林下经济新兴项目的朝阳产业,强企富民的黄金树。

森工林区依托“黑森”大品牌优势,对林下食品品牌开展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渠道的整合,延长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推动林区的产业发展。201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完成355.8亿元,绿色食品加工的产业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今年,森工紧紧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点推进“林头食尾”、“林头工尾”工程,落实“486”产业规划布局,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短板问题,加快打造森林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围绕“粮、林、畜、禽、药、水”等重点领域,深度开发“原字号”产品,让特色森林产品从“头”走到“尾”。

按照绿色、有机、优质的要求,“黑森”结合消费者导向、地域优势、发展基础、规模效应、食品加工布局等条件,丰富补充新特品种,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加速完善以坚果、浆果、食用菌等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链,加快推进森林产品、品牌、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供给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黑木耳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生产出黑木耳、秋木耳、金钱耳、富硒木耳等一系列产品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果产业链项目逐步延伸,加工深度也由之前的简单脱壳,延伸到开口松子、炒货、裹衣、乳品、精炼油等一系列产品。在浆果加工为主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链上,重点推进多元化蓝莓产业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发展,开发蓝莓深加工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英国等1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以极寒地区皮毛动物和森林猪、森林鸡、森林鹅、林蛙、冷水鱼以及牛、驴等大牲畜为主的养殖加工产业链。重点打造二代野猪、森林鸡、林蛙等畅销的拳头产品、优势产品,深度开发利润大、科技含量高的保健产品,形成黑森强大的产品集群。

demo.jpg

森工食用菌基地。记者马一梅摄

目前,“黑森”品牌已经成为我省著名商标,产品达十三大系列近500个品种,纯天然绿色食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国建立起了32家旗舰店,200多家专卖店。其中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摆上了国宴餐桌。今后,森工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支撑林下经济发展的“食尾”、“工尾”大项目和繁星满天的特色强企富民小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种植养殖、森林食品和北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林头工尾”步伐,从延伸产业链中提升森林产品“含金量”。(记者 马一梅 赵辉)

“龙江第一苗”变形记

我是一颗十几天前刚被种在庆安东禾集团水稻种植基地里的水稻苗,名叫“庆苗”。也有人称我为“龙江第一苗”,随着我和小伙伴们被稳稳地插进庆安155万亩的水稻田里,标志着龙江全省近6000万亩水稻插秧全面展开。普通稻苗长大后最大的成就是变成一碗喷香的米饭,但我的一生将注定不平凡。

百年前,我的先辈稻们就在庆安这个三山环绕,九河汇流的“最佳稻居地”安了家。起初我们和同积温带的水稻没什么不同,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我们“庆稻”一族渐渐成为了质优价美的水稻“贵族”。就拿我来说,从小进出的就是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多功能立体旋转育秧车间、水稻连体育苗大棚这样的“贵族学校”,接受的是超早钵育培育秧苗体系的培养。因此,我才能以“优等生”的身份率先被插播进龙江的黑土地上。

种植者对我培养将严格遵循“精英教育”模式: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田里的气象监测设备将实时监测气候变化,物联网摄像头时刻记录着我的成长。这里采用的是订制式种植,我和小伙伴们基本都是“名花有主”。主人更可以通过全程可追溯的扫码系统,对我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当然,一旦到了金秋的“毕业季”,我的身价也自然不凡,“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的头衔也是实至名归。

demo.jpg

东北首家以林木废弃物为主要燃料的国能庆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王振良摄

作为一颗庆安水稻,除了果实被加工成大米,我们还有很多种方式来拥抱这个世界。加工大米时产生的米糠可以被制成米糠油,撵磨过的稻壳可用于发电。秸秆被专业企业收集后“大有作为”。有的秸秆被压块成为发电厂的生物质燃料,比如东北首家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燃料的热电联产项目——国能庆安生物质发电,年可消耗木屑、农作物秸秆等原料26万吨,发电2.2亿度。有的秸秆则被打成巨大的“秸秆包”送到了庆安一家名为银泉的造纸企业。在这里,每年不但有12万吨秸秆可以变成环保型高级纸板箱,还有很多秸秆可以变身为秸秆再造可降解地膜。等到第二年春耕时,通过专业铺设地膜的插秧机直接覆盖在秧苗上,不但可以解决杂草难题,还可以发挥有机肥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庆稻”的变形记,我听说在绥化、在龙江,这个过程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以“农头工尾”为抓手深度开发“原字号”。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龙稻”、“龙豆”、“龙玉米”也能掌握这种变形能力,成为龙江拉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的主力军。(记者 程瑶)

佳木斯谋划头尾相接产业链

两年来,佳木斯市握紧“农头工尾”金钥匙,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产业发展中着重首尾相接,在实践中延长板补短板,以“强农头壮工尾”为振兴发展蓄足新动能。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金融办等3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了《佳木斯市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对所辖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明确方向、具体举措和支持政策。佳木斯市最后完成了相应的种植业、秸秆综合利用、养殖业、玉米产业等12个子方案。

demo.jpg

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对秸秆进行标准化码垛。 记者刘亿服摄

方案中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专项资金和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的扶持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加工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支农资金和项目。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原料基地、物流配送、加工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只有谋划好头尾相接产业链,才能迈入发展机遇期。落地佳木斯下辖富锦市的国投燃料乙醇项目、东北制药集团山梨醇项目两个大项目就成为佳木斯市推进“农头工尾”产业建设、延伸玉米产业链的亮点之一。

demo.jpg

富锦象屿金谷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粮食仓储。 记者刘亿服摄

富锦市作为我省东部重要的产粮基地,发展生物燃料乙醇项目优势凸显。国投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玉米185万吨,可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增加区域物流总量450万吨。该项目充分发挥富锦市粮食主产区和自然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解决了富锦市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农民收入不高等突出问题。东北制药集团山梨醇项目是基于深化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战略举措,依托富锦优质、持续的原粮供应能力,依托象屿集团遍布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以及东北制药集团雄厚的药品研发、生产实力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产业聚集、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4亿元,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利税5000万元,解决人员就业150人。

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佳木斯市积极引进象屿、益海、金玛等龙头企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扩张、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中心。积极发展专用米、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化工、医药等方面的先进产能。加快推进畜产品加工项目,重点推进黑龙江盛世凯达乳业园区项目达产达效。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绿色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突出区域、企业和产品特色,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升级。推动秸秆稻壳、糠麸渣粕、皮毛骨血等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加速“农头工尾”在创新中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王冬 记者 刘亿服)

齐齐哈尔壮大马铃薯产业集群方阵

前不久,克山县开展的第一届克山马铃薯冰城行精准扶贫营销活动,一斤克山马铃薯卖到了五块九。作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左右,年产100万吨,在全国叫响了“克山土豆”品牌。

地处北纬47度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齐齐哈尔市,非常适合发展马铃薯产业。2000年讷河市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10年克山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克山马铃薯”已成功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齐齐哈尔市马铃薯种薯品牌已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识,范围包括讷河、克山、克东、拜泉、依安等县(市),克新系列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

demo.jpg

绿色食品展台。记者姚建平摄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条重要产业链来抓,坚持重点抓种薯、全力搞贮藏、加工促转化、外销拓市场,马铃薯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2016年,又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全市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全面进行推进,201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3.3万亩,产量258万吨。

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依托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建立国内马铃薯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扩大示范栽培基地,推广大垄栽培等示范、推广、试验项目,充分发挥大农机、大水利的作用,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全市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商品率。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仓储能力。全市加大贮藏库(窖)建设投入,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贮藏体系,解决农民贮存和冻烂损耗问题,将损耗率控制在10%以下。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以讷河市、克山县、依安县、拜泉县为中心,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校,引进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支持现有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港进”、“脆生生”、“如玉”、“弘旭”等马铃薯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扩大马铃薯产业集群。(记者 姚建平)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分享到:微博微信微博微博微博空间微博
相关文章  
 本地热点 更多
· 《党风政风热线》走进城子河区现征集线索
· 关于开展鸡西市市树、市鸟、市花征集 评选活动的通知
· 徒步大会来啦!
· 鸡西市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倡议书
· 致鸡西市广大人才的新春贺信
· 习近平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
· 习近平: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 这个研讨班上,习近平一系列讲话为何如此重要?
 娱乐新闻 更多
· 网络电影《职场流年之 肉食者鄙》开机仪式举行
· 鸡西市举办2020年男子篮球锦标赛
· 春节档影市大战风云巨变
· 春节宅家,“追剧大礼单”准备好了
· 送别赵忠祥,不放哀乐放《动物世界》
· 林超贤:拍动作戏追求真实热血不耍帅
· 《新世界》口碑分化:表演“有质感”,但节奏慢
· 角色过于闹腾?王宝强:“唐仁”是生活的强者
 图说鸡西  
 
 
 
主管:中共鸡西市委宣传部 主办:鸡西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维护:黑龙江东北网络台鸡西站
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络侵权信息举报:电话0467-2883103 邮箱jixixinwen@163.com QQ:5259193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 鸡西市 鸡冠区 电台路11号?
本网站由鸡西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