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浓”也“淡” 抓“大”也抓“小”
东北网鸡西9月18日讯 (郭金民 鸡西日报记者 吴全革) 今年,鸡冠区农业围绕“青黑红绿白”特色农业种植,紧紧抓住青玉米、黑木耳“产业兴旺”的大产业,也注重小农生产的红玫瑰、红辣椒、绿色蔬菜和“白色”北药种植产业的扶持。利用城市近郊优势,为特色农业增添浓妆淡抹的新色彩,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以“红太”鲜食玉米、“西太”煎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带动推进优质玉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目前扩种到1.41万亩。培育打造了一批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品牌,为农民增收上百万元。红星村利用集体土地300亩建立鲜食玉米种植园,每年公开招标,可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引进鸡西市伟华甜青玉米加工有限公司,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形成速冻、冷藏鲜食玉米能力2000万棒,注册“红太村”牌商标,2018年预计冷藏收储1000万棒,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400万元。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打造了黑木耳龙头产业,鸡西市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项目建设。项目全部达标达产后,年可生产食用菌3000万袋。2018年生产木耳菌棒500万袋,产业带动鸡冠区木耳种植大户5户,木耳栽培达到200万袋。其中:三合村以农村经济合作社方式发展木耳种植,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重点推进梁家宜源、朝阳、荣森等5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产品辐射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四省,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4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个。
小农生产也是我市基本农情,鸡冠区借助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红色”种植。他们在红星乡的杏花山下种植145亩红玫瑰,一部分作为旅游观光,一部分玫瑰花加工制成玫瑰饼、玫瑰糕、玫瑰糖等“红色”产品。西郊乡团结村、三合村,村集体种植了200亩韩系红辣椒,项目总投资各20万元,预计产量80万斤,产值12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以上。
红星乡今年启动“红星花谷”私家菜园项目,并与市绿色蔬菜种植大王陈洪玉合作,建34栋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大棚。利用鱼亮沟天然林4000多亩、果园3000多亩、果园间作谷子100多亩发展林下经济,开办采摘园、种植小杂粮、散养小笨鸡等生态绿色种养殖业,打造鱼亮沟特色产业。
朝阳村村民投资人马国良,种植15亩刺五加,年生产能力1万斤,今年他掐指一算,销售收入可能达到300万元。一些适和小农生产、市场稳定、附加值高的白鲜皮、苍术、透骨草等“白色”北药种植得到重点扶持。三合长鸿、梁家众鑫等北药种植合作社今年在北药的种植、品种的开发上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131亩,品种达到了50多种。
利用城市网络便利,不断深化“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帮助北药种植农户“抢市场”“抢订单”,种植农户年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推动了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逐渐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生产模式。
五颜六色的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延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区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9家、农民合作社64家、家庭农场10户,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
作为中心区的鸡冠区农业产业逐步转向合理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8:40:52。二产在把一产的特色消化成品牌商品之后,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保健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格局;一产特色、二产提升,三产将传统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转化成“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钲祥“珈旺”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走进国内一线城市;产品辐射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四省,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