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查细挖线索 强力整治问责
让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无处藏身
全市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专项整治综述
鸡西市坚持从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查细挖问题线索,强力开展问责,切实清除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的土壤和空间,以强有力的震慑推进机关作风持续向好。
厘清整治重点,细化整治措施。在重点整治住建、公安交管、工商、人社等四个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将整治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工作拓展到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及行政执法等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紧盯服务大厅、办事窗口,紧盯公职人员与“黑中介”相互勾结、非法谋利的隐形变异新形式,实现从市直、到县(市)区的全面覆盖。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集中整治:公职人员在办理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认定等业务过程中,为社会中介人员揽业务、办快件、违规操作,谋取利益或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行为;公职人员在办理行政处罚、事故处理等业务过程中与社会中介人员相互勾结,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滥用职权,谋取利益或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行为;公职人员在办理登记认证等业务过程中,帮助有利益关联的社会中介人员进行有偿代理,谋取利益或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行为。采取发布监督举报公告、在窗口大厅设立监督举报提示板、致办事群众“一封信”等方式公布监督举报内容,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通过现场追踪、模拟办事、暗访群众、倒查台账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常态化抽查检查,严格规范公职人员履职行为,改善群众办事环境。
明确方法步骤,扎实稳步推进。确定了全面启动、自查自纠、整章建制三个阶段,按照时间及任务压茬推进、环环相扣,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在全面启动阶段,将整治工作纳入机关作风整顿之中,各地各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任务目标,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系统中介机构的监管,营造浓厚的专项整治氛围。在自查自纠阶段,围绕整治工作任务,按照监管职责,摸清各自工作领域、行业的现有中介机构底数;深入分析“黑中介”存在的利益空间、监管“死角”以及与公职人员勾结谋利的利益链;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找准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排查制度和监管“漏洞”。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有效整改。在整章建制阶段,全面总结整治工作情况,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源头开始整改,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对已经整改纠正的“黑中介”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死灰复燃”,落实好监管责任,抓好长期管控。
上下联动推进,狠抓责任落实。要求全市各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实现对“黑中介”问题的综合治理,规范行业秩序,让群众办事“不拐弯”,让“黑中介”“没市场”,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落实落靠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强对本部门公职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对本领域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黑中介”行为,推进行业自律。坚持问题导向,将整治工作成果转化到完善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行业秩序上来,斩断公职人员和“黑中介”勾结的利益链条。坚持对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严肃追责问责,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约谈倒查,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坚决纠正、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常态监督检查,强力问责问效。全市各级纪检部门共成立45个工作组,先后开展了153次明察暗访,对相关部门的156个中介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是否与公职人员互相勾结、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了检查。同时,对各地各单位中介机构情况、工作流程、监管“死角”、利益空间及利益链和关键环节风险点进行梳理和排查,开展了整治“黑中介”回头看行动,防止问题“死灰复燃”。截至目前,共清理整顿违规中介机构17个,责令整改1个,吊销营业执照2个,责令注销3个,查处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违纪问题9个、处理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