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风整顿情况通报第9期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实质是一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根本是要解决机制不顺、效能不高问题,关键是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以哈尔滨新区的松北、平房、利民等区域为调研样本,对哈尔滨市在落实简政放权过程中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了专题分析报告。现将分析报告刊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深入学习、整体复制,全面推广哈尔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创新经验和新区先行先试的特色做法,聚焦企业发展痛点、群众办事难点,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机制活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解决作风和环境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转变作风重实效 简政放权看落实
——哈尔滨市“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调查
去年以来,哈尔滨市积极探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简政放权的要求,谋划并下放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166项。各区县在有效承接下放审批事权的同时,将原有的行政事权进行整合,横向划转、“合并同类项”重构市、区(县)职权配置模式,成效初显。利用网上办事中心和区街实体办事中心,为入区企业、基层群众提供便捷的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将开办企业的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低于国务院要求的8.5个工作日。
哈尔滨市在落实中央提出简政放权的要求时,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全国先进城市找差距、补短板,推行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零跑路”审批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通通办”“异地办理可认证”等一系列利企、利民的工作方式,办事效率比两年前提高了三到四倍,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创新工作方式,落实“最多跑一次”
市级行政审批事权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区(县)街过程,实际上是层层细化、逐级落实的过程。“接得住、用得上、管得好”是衡量市、区(县)街三级行政管理部门创新工作方式、落实上级要求的标准。以哈尔滨松北区为例,一年多以来,市级下放的166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113项审批可以实现“不见面”53项审批可以实现“零跑路”。
1、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办法。“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行以来,松北区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用户体验。针对“见不到人”、“不会填”和“总填错”等造成的申请人不愿使用网上审批系统和线下重复往返等问题,冒用信息虚假注册的问题,相关人员不在本地无法签字问题,在网上申报后还需要到窗口提交材料问题,信息反复填写、证照反复提交问题,逐一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2、企业办事不出区,群众办事不出街。松北区在门户网站开辟入口,直接与新区商事登记网上审批系统对接,开通了“企业开办直通车”,在松北、利民、江南园区和加速器园区中心窗口一次办结。2018年,松北区商事登记网上审批诞生了10205户市场主体。涉及百姓的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农林畜牧、新生儿落户等业务,群众可在街镇社区就近办理。
3、构建区街一体化“2+10”政务服务网络。平房区成立2个区级行政审批中心和10个社区服务中心,受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两个区级中心互联互通,两地可通办94项服务事项,将百姓办事频率较高的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两年前,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健康证明需要到市里往返多次,每次都需要排长队才能办下来。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区后,群众只去社区就可办理相关事项随来随办。去年一年,平房区社区服务中心仅为返城务工人员办理健康证明达7762人。
4、线上线下并联运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松北区、平房区两个办事层级均使用哈尔滨市政务服务网,99.1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平房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将过去以部门业务的“专业业务办理窗口”整合到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窗口,每个窗口被授予相同的职能,目前能够受理上级下放和同级划转300多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
推行“秘书式”“保姆式”审批服务
按照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要求,松北区出台了《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在科技创新城试点实施。
1、“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具体模式。《方案》将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耗能标准、污染控制标准、税收等指标作为企业投资项目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政府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从根本上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经过反复测算,按这一模式运行的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后13天(7个自然日公示+5个工作日审批)即可开工,办结时限全国领先。
2、办事“只进一扇门”,优化流程再造。平房区将区内的民生、企业、公安、社保等4个专业分厅进行了整合,对全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办事部门、办事人员统一整合到一个窗口,形成一个整体对外服务大厅。目前,共入驻17家单位,大厅13个办事窗口可办理300多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比例达到92.36%。
3、实行“服务前置、代办内置”服务模式。所有申报材料“由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帮助准备”,申办人员“不用准备申报材料、不用了解办事流程、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仅需带身份证和企业住所材料,在申报材料上签字即可办理。同时将企业申请注册、公章刻制、发票发行等全流程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实现了办税人实名认证、税种、票种认定、金税卡发行、发票发行等相关事项在窗口集成办理。
最近,哈尔滨新区管委会行政审批局又将审批权限进一步延伸到金融领域,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松北支行举行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企业可以在松北支行窗口提交相关材料,领取营业执照。
4、“一枚印章管审批”。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承担着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试点任务。为深化此项改革,哈尔滨新区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推行“跨行业、跨部门”的职能重塑,实现了一个部门承担多部门职责、一个岗位审批多岗位事项,推出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举措。针对省、市下放的事权、托管利民开发区的事权和区直部门划转的事权,审批局对外发出的证照和文书只需要加盖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即可,实现了企业和办事群众由原来的“多部门跑”变成“一门办”,使流程再造又上一个新台阶。
依托“审管-体化”平台,加强审批监管执法联动
落实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能。哈尔滨市各区(县)街道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权力下放了,办事效率提高了,企业和百姓办事便捷了,营商环境也明显改善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办事精准度,如何加强审批监管执法联动,再织就一张“网”,哈尔滨市各区县正在做着有益的探索。
1、构建“六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松北区构建了“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等“六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通过综合平台,实现了市场主体的设立信息向后置许可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核准;监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监管对象的清单,在线启动“照后证前”监管和日常“双随机”监管。按部门、企业类别进行信息归集,针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各项审批、监管数据都在平台汇总并集中呈现。
2、数据共享、协同联动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综合平台呈现了审批、监管、执法的全部工作过程和结果,通过对政府管理的全链条留痕,为实现电子监察提供了载体。综合平台的应用,不仅为审批、监管和执法部门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手段,更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联动将各职能部门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数据的“多边双向互动”和综合利用。
经过一年多的“网上办事中心”和“实体办事中心”的运行,平房区根据群众的办事需求,在已有的数据中筛选出办事频次高的业务,逐渐推行由原来白天8小时服务时间延伸到24小时自助办理,解决窗口压力大,市民排队等的问题。
3、探索“主题式”服务新模式,优化办事事项向事件转变。明确主题式服务领域,积极联系各审批职能部门,围绕企业经营准入事项,对辖区内审批事项进行筛选,梳理出几个主题,绘制主题业务导览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捆绑审批”。梳理及优化流程,对能合并的办理环节进行合并,对简单项进行无纸化审批,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实现“一图导览、一个窗口、一套材料、同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