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在“神州北极”漠河
可以脚踩中国最高纬度线
在“华夏东极”抚远
可以手捧共和国第一缕阳光
这里曾打响“抗战第一枪”
这里曾在全国率先掀起“土改风暴”
革命作品《红灯记》《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老兵新传》等
故事原型发生地也在这里
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力发电设备企业、第一座重型机器厂等“国宝”级企业。
大庆油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3.9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7.6%,孕育形成伟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经过70年的发展,黑龙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16位,“黑龙江制造”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70年,我们实现了从“简单易货贸易”到“全方位对外合作”的历史巨变。
建国初期,大批部队官兵和林业工人苦战严寒破禁区,累计为国家贡献7亿多立方米木材。随着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生态建设上来。
经过70年的发展,黑龙江生态环境日益优良,这里有野生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丹顶鹤的故乡。扎龙、兴凯湖等9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筑牢了拱卫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70年,我们实现了从“普遍贫穷”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
经过70年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4倍和102倍。
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达81所,有“两院”院士40人。
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4500公里。
高速铁路网骨架初步形成。
机场总数居东北三省首位。
龙煤农垦森工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省级7大产业投资集团实现重组。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突破70%。
地方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较大幅度精简。
高规格承办中俄博览会,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黑瞎子岛口岸、油气管道、跨黑龙江索道等跨境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全面开工建设,黑龙江正在筑起“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占全国1/5强、1/10强。
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旅游品牌,打造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省累计减贫10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5%。
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329.5万套,近千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