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9日讯 (鸡西日报记者 郭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而深刻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人口同全国群众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聚焦关键环节,集中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六年来,全市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减贫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99%降至0.34%,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
为解决好“扶持谁”问题,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对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通过“回头看”和甄别调整,不断提高识别准确率,三县(市)共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955户8639人。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找到了致贫原因,做到了精准施策。
为解决好“谁来扶”问题,我市建立完善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逐级压实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实施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遍访了全市2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向贫困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建立完善市领导包村联户扶贫机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共31位市级领导直接包扶24个贫困村,31户贫困户。从市直单位选派72名优秀干部,向24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市、县、乡全部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责任体系。县(市)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确定了465个帮扶单位、选派3538名帮扶责任人,做到“尽锐出战”,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安排1名帮扶责任人,直接深入到贫困户面对面帮扶,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好“怎么扶”问题,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生活逐渐得到改善。我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引导贫困农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贫困农民不离家、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产品,在促进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全市累计为2420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两不愁三保障”也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目前,已为14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了房屋;解决799户1568人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四重医疗保障线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落实各学段贫困学生补助政策,全市无因贫辍学学生。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做到了,困扰群众的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危房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为解决好“如何退”问题,我市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防止拖延病,又防止急躁症;留出缓冲期,贫困退出后相关政策保持稳定,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户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出台了《中共鸡西市委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鸡西市2018年度动态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目前,全市8639名贫困人口已经脱贫6845人,剩余179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今年全部脱贫。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检验脱贫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看脱贫成果能不能巩固。我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检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扎扎实实抓好整改落实。开展了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排查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摸清贫困户后续发展需求,核实贫困人口脱贫措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所有农民都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