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25日讯 (鸡西日报记者 韩枢海) 今年50岁的吕仙华是鸡东县法院鸡林法庭庭长,同时又是一位拥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对法官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和满腔热情,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奉献爱心,用大写的忠诚书写自己的无悔人生,展现了一名勤恳敬业,乐于为民的基层法官风采。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省级“敬业奉献模范”、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和“调解能手”,被省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市中级法院荣记三等功2次。
2004年8月,吕仙华考入鸡东县法院,成为一名书记员。在攻读司法资格的那一年她已经40岁了,身边的朋友劝她“放弃吧,司法考试这么难,年轻人都很难考过,你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能考过去吗?”“年近不惑,更要解惑!”她回答得干脆。夜晚,她抱着孩子在灯下复习,咬着馒头灶前看书,手捧法律书籍半夜苦读,星期天没了,节假日没了,她一心扑在复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冬天,吕仙华终于通过了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从一名法律的“门外汉”成为一名专职法官。
2015年,鸡东县法院在鸡林法庭组建了专门解决朝鲜族群众纠纷的审判团队,选派朝鲜族法官吕仙华到“双语法庭”工作。为尽快胜任鸡林法庭“双语法官”的角色,吕仙华多次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潜心研究掌握朝汉两民族间的各种语言文字和生活特殊用语的规范转换。经过努力,她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庭审驾驭越来越熟练、法律适用越来越精准、文书制作越来越规范。在朝鲜族群众中,曾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打官司就找吕仙华,输赢心里都踏实,因为她能听懂咱说的是啥!”
审判服务其实是解决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基层法院的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更应该仔细倾听、妥善处理。2014年春节前的一天,年逾七旬的隋大娘,将同乡徐某告上法庭。理由是徐某私下通过隋大娘的大儿子签订了一份7万元的借款协议,以地抵债,租种了本属隋大娘的5亩口粮田,拒不归还。然而,隋大娘的大儿子又不知去向。吕仙华接案后,多次找到徐某耐心调解,面对情绪激动的徐某,吕仙华一边好言安抚,一边向他普及债权债务与土地承包经营相关法律政策,阐明当事人利害关系,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与办法。同时,从感情入手,打开了徐某的心结,使其不仅归还了土地,还帮忙对外进行了发包。当时隋大娘生病住院,急需医药费,吕仙华就自掏腰包为隋大娘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隋大娘出院后带着锦旗来到县法院,感动地说:“她是真心实意为俺老百姓说话,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人,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吕法官。”
吕仙华唯一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合并脑肿瘤,癫痫经常发作,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公务员,之前每月收入只有6000多元,而孩子需要打进口抗癫痫药,每月治疗费就要花掉3000多元。在基层法庭办案中,面对金钱、人情、关系的诱惑,她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基层法官清正廉洁的本色。2014年7月初,她在处理一起标的额为160万元的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在托朋友请吕仙华吃饭不成后,又两次借机给她塞“信封”,这时,吕仙华意识到对方是在打“花钱买官司”的主意,当场把信封推了回去。几天后,这起案件得以公正解决。“我就是想感谢吕法官,结果被她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看到她骨子里为百姓办案的劲儿,真的非常惭愧!太感谢吕法官了!”看到这样的调处结果,当事人从心底认定了她是个公正廉洁的好法官。
自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以来,许多家庭矛盾得到解决,众多的夫妻情、父子情、儿女情得到修复,许多即将破裂的婚姻家庭得到救治,鸡东县法院的家事审判工作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2018年以来,吕仙华共审理家事案件422件,审结380件,调撤245件,调撤率65%,回访42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份,离婚证明书112份,家事案件现场巡回开庭12件,委托家事调解员调解案件39件,对6件矛盾较大的案件试行委派家事调查员进行调查,有效维护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