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4日讯 (刘冬梅 鸡西日报记者 李莹) 恒山区红旗乡民主村村民李春玲,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但她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怎样才能既不离开家,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带着这个想法,李春玲对周边村屯进行了考察,发现农民打出来的粮食,面临着没人收购,卖不出去的困境。当地没有加工厂,农民要到很远的地方加工粮食,李春玲看到了商机。2002年,她购买了一辆大车,到各村收粮食;2004年,投资2万元购置了四台机器,兴建了粮食加工厂,厂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加工玉米、大豆等杂粮,这样既方便了农民,又增加了收入。为了扩大加工和经营规模,2010年,李春玲再次投资5万元购置了7台设备,加工的品种由原来的玉米、谷子增加到大米、玉米面、杂粮等,产品也由加工发展到与粮店建立销售关系,加工成小包装销售。由于产品加工精细、质量好,赢得了信誉,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种植有更大的需求。民主村地处山区,谷子的产地没有任何污染。空气清新,环绕着山泉水,种植的谷子色泽纯正,口感醇香、柔软,加之胜利、民主、合作村是谷子生产基地,省“绿办”对这个区域的土质、水质、空气、产品都进行了化验,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符合绿色谷子AA级标准,并颁发绿色谷子生产许可证,于是李春玲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
“品牌化是趋势,农产品的品质才是关键。”李春玲将当地几家种谷子的农民组织起来,利用本村优质的地理环境,种植优质谷子,得到30户农民的响应。2008年,李春玲牵头成立了恒山区沃土种植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种植谷子为主,杂粮为辅,带动农民打造自己的品牌。种植绿色无公害谷子,不施化肥,粮食质量好,加工出的产品品质高,种植的谷子全部由合作社加工销售,收入也逐渐增加。2015年,李春玲注册了“珈若小米”商标,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绿色品牌。
2016年12月,李春玲参加省现代农业培训班,并参加了省合作社深圳推介会,她带着200斤小米,在推介会上现场煮粥供参会人员品尝。新闻媒体采访了李春玲,并将报道发表在黑龙江手机党报头条,她的小米一下子火了,不但带去的小米销售一空,还陆续有客户在网上和电话里下订单。
回到家,李春玲又承包了两块地,种植了45亩绿色谷子示范田,生产过程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人工铲地,使用生物菌肥,喷施生物酵素,逐步改变土壤结构,降解农业残留,逐步实现有机种植。从除草、间苗、收割、剪谷穗,全年的用工费用达2.2万元,解决了附近一部分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通过严格的种植生产及田间管理,谷子长势良好,谷穗饱满、压弯枝头,呈现出一片丰收可喜的景象,谷子亩收入达到2600元,净利润140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2016年,李春玲又投资了15万元购置色选机及相应的设备,这样加工出来的米没有任何杂质,色泽好,同时加工玉米、水稻和杂粮,合作社每年加工能力达300吨,年利润15万元,解决了本地1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李春玲利用鸡西市龙女电商平台和参加产品展销会,把当地各种杂粮特产推广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各大城市,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农产品要想种得好,还得卖得巧,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营销模式,把我们的品牌推向全国各地。我将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加入到‘互联网+农业’变革中来,相信未来会更好!”李春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