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三尺讲台,三十载如一日,甘愿扎根平凡岗位默默耕耘,在乡村学校一方小小的天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初心和使命。她就是今年50岁的胡艳,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在恒山区柳毛乡中心学校教学,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至今。
柳毛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分配到这里的教师来了一批走一批,路途遥远和条件艰苦令大家对这里望而却步。面对艰苦环境,本着一名共产党人不怕苦的精神,胡艳毕业后选择留下来,在生她养她的土地上教书育人。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扎根农村无私奉献
冬季,柳毛乡中心学校原来要靠在教室中间安置铁炉燃烧煤泥取暖,教师教课的同时兼烧炉工,环境非常艰苦。特别是进入腊月,室内温度非常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课,手足出现冻疮更是常见的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改用暖气取暖,但由于学校自己烧锅炉,相比区里、市里的学校,温度仍然相差很多。
美丽的穆棱河,从四平山脚下流过,也割断了河北岸安丰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他们每天上学都要坐船过河,每年到开河和封河季,孩子们一请假就是一个星期。每到这时,胡艳都会把班级有这样困难的孩子领回自己家里住,方便了孩子,也拉近了她和孩子、家长的心理距离,这些家长对胡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教书育人中,她辛勤耕耘体味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快乐。孩子们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考上重点高中,寒暑假有时还会来看她,让她收获着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胡艳凭着对这片土地和家乡孩子们的热爱,严格要求自己,以执著的信念坚守着教师这份责任。
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胡艳以学习与思考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和运用语文课“三环五步”和数学课“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模式。课题论文《让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喜欢读书》和论文《怎样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获市级二等奖。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她勇于创新,每学期都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任务,还积极参加区里的课堂大赛,经常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分享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参加晒课活动,她的语文课《我爱大海》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获部级优课,是全区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教师。
心中有爱创造奇迹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纽带,‘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转化的前提,‘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爱’不应该只是提供给优等生的温床,而应该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教育教学中,胡艳把“爱”贯穿始终,孜孜不倦。
为了把“爱”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胡艳在班级管理上、教育教学中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境、巨大的动力、充足的机会、成功的喜悦。她一直用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用无限的爱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
在胡艳的从教生涯中,教过一个脑瘫儿童,叫平伟(化名),是一个连走路都要靠步行车帮助的孩子。在五年的小学学习中,他和胡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胡老师除了传授他知识,更多的是给了他温暖,教会他做人。因行动不便,他时常会拉裤子、尿裤子,每当这时,胡艳都会给他换衣、清洗,并且悄悄地告诉他:“别不好意思,这没什么”。一次省语委办到校调研,胡艳在课堂上提问了他,且给了他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课后交流中,听课领导赞誉胡艳说:“能关注这样的孩子,没有怕自己的课堂不完美,这就是大爱。”现在的平伟正在读技校,他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能在柳毛乡中心学校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支撑我坚持下来的就是入党时自己许下的庄严承诺。我将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和爱心,教导每一名学生,做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胡艳说。
记者 于敬文 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