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彩钢瓦盖、水泥抹墙、双层塑料窗的崭新住房;栅栏齐整、红砖铺地的整洁小院;一片碧绿的菜园、五颜六色的鲜花……这是令多少城里人羡慕的田园农家风景。走进鸡东县兴农镇东保村这个小院,曾经的贫困户、81岁的潘春杨老人高兴地迎出来,热情地将记者一行让进屋里。
图为:兴农镇政府领导和驻村第一书记到潘春杨家中了解老人生活所需。记者 王文利摄
屋子不算太大,阳光通过大窗户照进来,格外亮堂。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电视、冰柜等家用电器一样不少。看到记者在打量着屋内陈设,老人高兴地说:“这房子35平方米,是政府在2017年给我盖的。屋子冬天暖和,夏天通风凉快,比我过去住的那间草房可强多了。”
潘春杨老人一个人生活,由于年龄大、没有耕地,又有慢性疾病,一年的收入来源于当时1200元的农保,2013年她被纳入“贫困户”。老人的生活引起多个部门重视,市水务局、县财政局、兴农镇等纷纷为其伸出援手。按照相关政策,相继为她办理了低保、高龄补贴、农保、医保等,老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虽已80多岁,但老人一点也不糊涂。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笔“收入”:低保每月417元,一年5000多元;高龄补贴每月100元,一年1200元;农保每年1928元;扶贫工作队资助她养鹅养鸡一年收入1000多元;“带资”加入北药合作社一年保增收1000元,总共加一起一年收入1万多元,足够自己用。老人还告诉记者,她身体硬朗着呢,春天上山采点蕨菜,能卖几百块钱。夏天到北药合作社打打工,还能挣1000多元呢。
这些年,市、县扶贫工作队队员在帮助潘春杨老人脱贫过程中,与老人相处得越来越熟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说:“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对我可好了,经常过来问我缺啥少啥不。这两天天太热了,他们就来帮我喂鸡,干这、干那,担心我中暑。端午节时,镇里还给我送来了猪肉、鸡蛋,对我可真是没得挑了。”
市水务局驻东保村第一书记李赫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保障住房政策,扶贫工作队协调住建部门为潘春杨老人修建了安全又有保障的住房,还帮助老人落实了医保等政策,让老人的生活彻底得到改观。李赫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坚持不摘政策、不摘监管、不摘帮扶、不摘责任,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全力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让老人生活得更幸福。
离开老人家时,她笑着对记者说:“我明年再多养点小鸡、小鹅,多挣点钱,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 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