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鸡西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鸡西实际,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鸡西建设。
聚焦高质量发展跳起摸高开新局
鸡西市深入开展“服务进百企”活动,以“四煤城争第一、全省争上游”为目标,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126项。前三季度,全市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额109亿元,同比增长95.8%,全部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优化环境疏通堵点。开展疏通政务服务堵点攻坚行动,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推出“办事不求人”事项和易发事项负面清单,大力推广“七办”服务模式,全市115个乡镇、社区实现“综合窗口”、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推出“就近办”事项近200项。深化工程项目领域改革,实现“一窗受理”,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多证合一”推动“简政放权”,企业开办时限压缩为1个工作日,简单业务登记2个小时内办结,个体工商户登记即时办结。
精准服务解决难题。全面开展“服务进百企”工作,千方百计助力企业和项目释瓶颈、解难题,组织召开全市银企对接会,开展煤炭、石墨等重点产业对接,深化金融惠企服务,截至11月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96.74亿元,比年初增加16.33亿元,同比增长31.37%,建立206个规上企业档案。
助企发展群众受益。整合推送用工服务、减税降费等方面惠企利民“大礼包”,围绕大项目建设、石墨等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快速成长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及不同求职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建立用工岗位与岗前培训、匹配推送的服务机制,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主动搭建线上线下岗位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不挑不拣24小时上岗”。
聚焦改善民生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10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4%,一批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顺利完成,群众纷纷点赞。
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了“烂尾楼”复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智慧供暖项目试点、打通城市“断头路”、“卡脖路”等一批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全年改造19个老旧小区120栋楼房,安置主城区城市棚户区居民1500户,实现燃气入户4.4万户,改造老旧供暖管网15公里,开展鸡冠区智慧供暖示范区域供热面积967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和平北大街、东风路、腾飞西路、光明街等主次干道;组织实施城市绿化15.48公顷,新增绿地4.6公顷;牡佳高铁鸡西段客运专线项目已全线通车。
社会保障兜底有力。在就业创业、养老托幼、社区救济方面持续用力,着力在提高民生保障上求实效。目前,鸡西市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十五连增”,为5.3万名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对象发放救助资金3亿元,为1.81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75.99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资金1.5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285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5.4万个,职业技能培训16058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007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3%,位居四煤城第二。
医疗卫生体验提档升级。全面公开10个方面信息、优化30项服务流程、建全完善5项制度,6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分时段预约,通过“掌上医院”手机APP即可网上预约挂号、咨询等网上号源100%开放。深入实施药品耗材带量采购,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54%,最高降幅98.5%,年节省医保基金2500万元左右,减轻百姓药费支出800万元以上。
文化体育建设大幅改善。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深入挖掘鸡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创排话剧《燃烧的黎明》、《红灯记》,并进行片段展演。加快推进鸡西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目前已经具备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快城市健身场地建设完善,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在鸡冠区、城子河区建设的20片休闲健身场地,目前,篮球、羽毛球、毽球、足球、排球、轮滑等场地投入使用。
“硬骨头”问题得到化解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把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广泛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进行集中攻坚。
下大决心攻坚克难。坚持把“我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把解决破解民生实事中“硬骨头”作为办实事的关键性举措,各地各单位召开会议490余次,提出解决措施907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普遍性问题数量2286个,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376个,民生历史遗留问题208个。
花大力气攻坚克难。坚持领导带头,市委主要领导以办事人的身份深入劳动保障、医疗保险、政务服务等大厅,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进行“走流程”,发现并督促整改供水供电供热便民服务系统尚未与市级大数据平台对接等6个问题。
出大动作攻坚克难。为了啃掉民生“硬骨头”,加强部门联动,整合工作力量,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链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多部门联动,新增施划了9处停车场,新增、释放停车位6000余个,取消了中心大街、三和停车场等11处开发式停车场收费。在市级媒体开办了监督类节目《物业红黑榜》52期,成立7个采访组,深入到140个住宅小区72家物业公司,对个别小区物业管理不善等问题进行曝光,帮助百姓解决问题58个,收到锦旗2面。
聚焦急难愁盼群众难心事得到解决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坚持解决民生“小事”。充分利用“网、信、电、微”等平台载体,办好“我向书记市长说句话”、“市长热线”、“党风政风热线”等媒体栏目及网上留言板块,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做到接诉即办。已办结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办理房产证等问题421件,电话回放满意率达98.4%。
深入解决民生实事。开展了“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忧”的“三百”活动,全市34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走访居民35000多户,收集民生诉求2100余个,为民代办事项3.8万余件,调处纠纷2000多个,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900余件。
全力解决民生难事。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建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13家单位入驻政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实现“一窗受理”,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紧盯群众信访难、信访累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来访1227批次、6020人次,案件及时受理率99.66%,按期办结率99.98%。
注重成果转化建立管长远长效机制
积极推动办实事成果转化,督促指导各地各单位及时总结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着力形成一批管长远、管长效的工作机制。
完善长效机制。着眼系统、综合、源头治理,及时对办实事项目进展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民生实事制度性成果。截至目前,各地各单位形成制度成果293个,将为民服务举措固化为制度规定。
形成评价机制。指导各地各单位对形成的制度成果进行全面自查梳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等方式,对现有制度实际成效评估评价,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及时找出堵点、修改完善。
强化制度执行。市委巡回指导对各地各单位办实事完成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督查检查,重点对办实事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累计发现问题78个,下发整改意见书15份,提出整改意见78个,谈话提醒主要负责同志94人次,谈话提醒主管领导110人次,有力推动办实事制度落实落靠。
鸡西市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靠,落地见效,真正让城市发展更有速度、更有温度、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记者 于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