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一大早,李庆红来到市医院给丈夫缴纳透析费用,看到账单,她别提多高兴了。“我爱人从2018年开始透析,每周三次,每年自己承担近万元的透析费用。血透收费服务价格调整后,透析费用从原来的每月770元降到现在的640元,每年就能减少1500多元,我们非常感谢市政府的惠民举措,确实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感受到了医保政策的温暖。”李庆红说。
近年来,市医保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医疗保障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市实际,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大力推进药品、医用耗材跨区域采购,实施药品监控、竞争性议价采购、限价支付等措施,推动全市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使百姓看病的负担明显减轻,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医药结构更加合理。截至目前,已累计节省医疗费用约1.09亿元。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健康,情系政府百姓。市医保局从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表象问题入手,加大对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的“神药”重点监控力度,先后两次下发相关文件,将省集中采购药品目录中的95种药品列为我市两批重点跟踪监控品种,对市域内26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用药情况实施监控,监控其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前上报上月被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对不按照“医保药品目录”限制条件使用或用药量连续不降者,市医疗保障局将对该定点医疗机构下发提醒告诫函,督促医疗机构立即整改,并进行监管查验。截至2021年 11月,全市共有14家 定点医疗机构因违规用药而被下发提醒告诫函,整改效果比较明显。被监控的药品多数用量明显下降或不再使用,实现年节省医保基金2000万元以上。
借鉴三明价格,实施药品、耗材跨区域带量采购。我市与“三明联盟”积极协商,签署“三明联盟”药品、耗材采购框架协议,积极与三明平台沟通,分二批次共19种药品实现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线上采购,当期实现节约医保基金85万元;借鉴三明平台价格,通过线下签订合同,我市确定了包括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等常用的低值耗材8个品种47个品规,以低于现行价格50%左右实现合同约定采购,年节约医保基金500万元;针对透析费用高、医保支出大(全年支出医保基金8000—9000万元左右)问题,借助三明平台,跨区域采购三明平台透析耗材,降低透析材料成本,同时规范透析收费行为(如规范化验、低值耗材、血透监测重复收费等),达到降低透析收费价格(80—100元),预计可节省医保基金1600万元,节省透析患者费用200万元左右;为挤除一些医用耗材采购灰色空间水分,降低医疗机构成本支出,针对医用胶片购入价格高,使用量大问题,我市参照三明平台医用胶片最低价格,实现了跨区域采购医用胶片,倒逼胶片生产企业降低价格,平均降幅达到63.75%(从20元/张降价到6.5—8元/张),年可节省医疗机构成本支出1200万元。
为解决最烧钱的“大输液”问题,召开全市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竞争性议价评定会议,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公证处工作人员以及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全程监督。通过与19家药企竞争性议价,最终确定了37个品规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注射液,价格最高降幅62.2%,平均降幅56%,年节约医保基金2100万元;借助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通过价格比对、院端测试,分两批次最终确定57种平台中标药品,要求医院以最低价格采购,医保限价定额支付,57种药品价格最高降幅97.5%,每年节省医保基金2500万元左右,减轻患者药费支出800万元以上,彻底解决了医疗机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难题。
据市医院医保科主任段虹宇介绍,去年,通过参加联合采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从原来的每支31.54元降到18.74元,仅这一种药每年节约21万元,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从每个18元降到11.2元,每年节约23万余元。
在2021年 12月 12日“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第四次联席会议上,我市成为全国27个地市加入“三明联盟”成员单位及合作深入授牌的十个城市单位之一。我市将实现在国家信息平台上采购三明平台药品和耗材,并借助全国首个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加盟“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的契机,结合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实际,拟将我市域内道地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实现线上交易和联盟采购,提高我市域内道地中药(材)的种植附加值。
记者 盛秋实 王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