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至2012年期间,市总工会大力提倡“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取得丰硕成果。
1987年,市总工会在全市工会和广大职工中提出了“我为厂长献一计,帮助企业解难题”的口号,把合理化建议纳入双增双节考核内容,各企业建立起行政领导、工会和工程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参加的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建立呈报、评审、实施、奖励的处理程序,促进了活动普及开展。
1988年,全市共采纳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23758条,直接创造经济价值8137.36万元。1990年5月3日《工人日报》头版以《鸡西建立合理化建议评审机构》为题报道了我市由主管市长和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合理化建议评审委员会,提高了合理化建议采纳实施率。
1991年,市总工会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工会“奉献杯”竞赛活动的考核内容,以市政府文件制定印发了《鸡西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实施细则》,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瞄准突破口,找准出力点,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鸡西煤矿专用设备厂马克志《双刀搪》等5项荣获省百项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奖,煤机厂刘振生《修复进口机床》等3项荣获全国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奖。《鸡西市总工会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活动的调查报告》黑工办发[1992]2号,经时任省委副书记谢勇充分肯定批示转发全省。
2001年,市总工会响应全总关于在全国亿万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号召,会同市科技局等四部门开展“创新杯”竞赛,同时,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全年职工实施经济技术创新项目9836项,创经济效益9627万元。鸡西赛龙水泥制造公司《采用顶分解技术改造回转窑》等8项成果获省优秀成果奖。
2007年市总工会组织企业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重点,深入开展“创新杯”竞赛。在9月份省总工会、省经委、省科技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的全省“创新杯”竞赛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有5个单位获全省“创新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有8个集体获得全省“创新杯”竞赛“创新示范岗”称号;有51名同志获得“创新能手”;有42项成果;78人获得“创新杯”竞赛创新成果奖。
2011年举办了“鸡西市首届职工创新成果展”,以广大职工“十一五”期间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主要内容,以翔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全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涉及全市各行各业共35个单位的200多项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