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麻山区吉祥村,蛙声裹着田梗的草香。村委会主任葛世海带着几位村民站在村西头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目光投向被蓝色防护网围住的地块——这里,是多年前偶然发现的神秘山洞,至今仍笼罩着历史的迷雾。
“当年村民严钟堂家打井,钻到13米深还没见水,打井师傅一锤子下去,‘哐当’一声竟凿出个洞口。”葛世海拨开防护网边缘的木板,洞口深不可测,幽暗深处仿佛藏着跨越世纪的秘密。站在一旁的严钟堂说道:“打开洞以后,看里头,能跑大汽车,搁电棒照不到头,多远也不知道。老一辈常说,抗战时期日本兵总开着汽车往这一带跑,拉着不明物资进进出出,这山洞说不定就跟他们有关。”
如今,山洞已由相关部门封存保护,等待系统发掘。这个意外发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吉祥村尘封的红色记忆——这里不仅是赵连奎、陈振江等抗日英雄的故乡,更是白石砬子起义的发生地,麻山地区许多抗联故事都在这里传颂。
抗战时期,吉祥村曾发生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往事。这个被日军视为“模范集团部落”的村庄,实则是抗联最可靠的地下交通枢纽。1933年日军侵占麻山,至1945年8月13日光复,12年浴血奋战中,吉祥村交通站如暗夜明灯始终不熄。
1939年5月12日,东北抗日斗争中的重要事件——白石砬子起义就在吉祥村爆发。经赵连奎策划、孙鸣山领导,驻吉祥村的伪军连在秘密筹备半年多后发动起义。起义中,该连88名官兵击毙日本教官铃木等5人,携带全部物资、枪支弹药及马匹投奔抗联五军,投身抗日斗争。此次起义壮大了抗联力量,成为地下交通线与爱国力量联动的典型事例。
采访中,在村民韩良元家后院角落,一口老井静静伫立。“这口井里,当年抗日战士打死了几个日本兵,后来用木材填平了井,如今成了咱们村的‘英雄井’。”韩良元指着老井说。
今天,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老区村,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振兴篇章。走进吉祥村,硬化路面笔直延伸,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据介绍,去年村里硬化路面1公里,今年再添1公里,曾经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坦途;50万元专项资金注入笨榨豆油加工厂,生产线从2条扩至4条,金黄的豆油顺着管道流淌,成了村集体增收的“黄金液”。
产业振兴的密码,藏在山水间。村党支部书记高渤站在云山泉水猪养殖场的栅栏外,看着成群的山猪在林间拱食,眼里满是笑意:“咱这猪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玉米杂粮,肉质紧实醇香,如今在鸡西市区的超市里很受欢迎。”今年,养殖场计划再扩建,引入智能化饲喂系统,让“吉祥云山泉水猪肉”从地方特色成长为区域名片。
在小云山笨榨豆油加工厂里,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传统工艺不能丢,规模得跟上。”负责生产的村民黄甜甜边检查出油率边说。工厂扩建后,年产能将从80吨提升至150吨,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数据印证着变化:2024年,吉祥村集体收益突破90万元,相较五年前翻了三番,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40%。
目前,红色资源已成为吉祥村发展的“活教材”。“白石砬子起义中,村民们给抗联战士送粮、当向导,如今我们要把这份勇气化作致富动力。”高渤说,村里计划升级垂钓基地,结合红色研学推出“重走抗联路+田园采摘”旅游线,让游客在山水间触摸历史,在农家院里品尝泉水猪肉炖粉条、笨榨豆油拌凉菜等特色美食。
雨后的吉祥村,更显清新生态。严钟堂站在自家大院门口,望着院里的“神秘山洞”感慨:“不管山洞里藏着啥,咱村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从神秘山洞的发现,到红色故事的传承,再到产业兴旺的图景,吉祥村正以“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用实干书写着“富民强村”答卷,让这个革命老区村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愈发鲜亮。
麻山区吉祥村的变迁,正是千万个革命老区蝶变的缩影:他们守着红色初心,踏着时代步伐,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