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20日电 羌族女孩刘小桦具有典型的复合型精神创伤特征。5月13日下午4时许,温家宝在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安慰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其中之一便是身着橙色上衣、哭泣的刘小桦。温家宝对在场工作人员说:“孩子心理创伤很大。将来要专门研究,要派人做好安慰工作。”
14日,赵国秋出现在“到处都是惊恐的眼神”的灾区。16日,在绵阳福利院,他成为第一个医治刘小桦心理创伤的人。
刘小桦的精神创伤源于她亲眼经历了同学、老师从求生的呼救到绝望的呻吟到悄无声息的死亡过程,后来又得知亲人的死讯。
赵国秋握住刘小桦的手,问她:“你觉得家里最舒服的地方是哪里呢?”“沙发”,“好,小桦,你现在就想着是躺在沙发上跟我讲话。”赵国秋运用“EMDR”(快速眼动信息再加工技术)及“认识调整技术”与刘小桦深谈,旨在把她头脑中血淋淋的记忆破坏掉、粉碎掉。
干预的7个小时中,他让刘小桦给逝去的亲人写信,刘小桦拒绝:“写了又能怎样?他都死了。”选择逃避的刘小桦表现得很“阻抗”,阻抗遂使干预出现涩滞,于是赵国秋让刘小桦走出帐篷和伙伴们玩一会儿。
在接下来的干预中,刘小桦哭泣4次,一次比一次减缓。最终,赵国秋因刘小桦说出“我记不起来了”而结束干预。刘小桦模糊的记忆让赵国秋满意此番干预“比较成功”。
赵国秋心痛12岁的刘小桦的心理创伤“是她不能承受的”、“灾难对孩子心灵的创伤超出想象”。尽管刘小桦暂时“记不起来了”,但赵国秋仍担忧还有闪回的一天。
●创伤类型:情感休克
●典型症状:用忙碌遮蔽内心伤口
在平武县,赵国秋干预了一位失去十几位亲人的护士小唐。
小唐的表情及“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的话语让赵国秋判断她为“典型的情感休克病人”。情感休克为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即已失去自我修复能力,将时间与机会都拱手让给医生,如果医生干预不及时,必将走向毁灭。失去多位亲人的小唐不哭,眼神空洞,神情木讷,偶尔带有笑意。“请坐,我很忙,没时间接受干预,谢谢!”赵国秋感觉小唐像接待客人有礼有节地拒绝他。赵国秋从另外渠道得知小唐的忙碌。她曾三天三夜没合眼,始终在第一线救死扶伤。赵国秋由此更加确认小唐行为“用忙碌遮蔽起内心巨大的伤口”。他决定诱出小唐的眼泪、排出她心理上的毒素。
赵国秋与小唐进行了一次长谈。“你想妈妈吗?”小唐回答含糊。“开始想,现在不知道想不想。”“那请你现在想念妈妈,抱着一个东西想。”赵国秋把一件雨衣递到了小唐手中。小唐下意识地将雨衣抱在胸前。“你妈妈被房屋压住时,第一个想的是谁?”“想我,想活下来保护我。”“但她肯定认为女儿学医,能够自己救自己,对吗?”赵国秋问。小唐开始啜泣,但很快止住,又恢复了木讷的表情。“你要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哪怕在纸条上写上妈妈的名字,做个悼念仪式,每天都陪她一会儿也好。”“家里没照片,而且我也没时间,有很多病人需要照顾。”小唐在找理由。“没照片没关系,那就把对妈妈的思念写出来,千万别回避。”赵国秋吩咐小唐:“你今天就做一件事,回忆妈妈。”小唐低头不语。之后,赵国秋对小唐进行第二次干预,仍是回忆妈妈生前的点点滴滴。赵国秋拿出纸笔,小唐在纸上书写……突然,她眼泪落在纸上,滴滴答答,赵国秋形容“真像断了线的珍珠”。他暗喜她出现了正常人应有的正常反应。赵国秋叮嘱她“每天给妈妈写一封信”。翌日,赵国秋在菜场上遇见买菜的小唐,她有些激动地告诉“恩人”:“昨天写信了,并且睡得很好。”
●类型:心理应激障碍
傅素芬医生自述她对一位哀伤过度的母亲进行的哀伤干预。
我在一个帐篷里发现一个坐在床上低着头的妇女,她身边还有一个女孩。我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她说你是记者吗?你要好好写写我女儿,说着,扑通跪在我面前并死死抓住我的手,号啕大哭。我注意到她手中攥着一张身份证,那是她女儿的身份证―――曹红梅出生于1984年。曹红梅在平武县南坝小学教英语。埋葬曹红梅时,曹母被众人拦下了,曹父目睹了女儿死亡时的姿势―――死攥着六个孩子的手。曹母攥着女儿的身份证不吃不喝不睡,喃喃“我要跳河”,“我要埋进去,换回女儿”、“我要等女儿回来,她暑假就回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应激障碍患者,我决定对她实施哀伤干预,交谈分为三个层次:我问她女儿是不是很喜欢教书,她说喜欢,那么你女儿在天堂里仍然在教书,你应该感到欣慰呀,她点点头。我再问她,你是不是特别希望女儿开心,她再点头。那你不吃不喝不睡,寻死觅活的,女儿会开心吗,她怔怔地看着我,略有所悟。
我紧接着说,你的丈夫一边救灾一边教书,你还有个读大一的女儿需要照顾,你这个样子,家不就散掉了吗,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她停止了哭泣。我对她的另一个女儿,即曹红梅的妹妹建议:在空地处搭建一个暂时的灵堂,里面放置曹红梅的照片、遗物等,如此做法,旨让母亲有个宣泄的地方。以后等诸事安顿后,再追补追悼仪式,此为补偿母亲心中的隐痛与愧疚。再就是把她藏匿的姐姐的照片、遗物等再现母亲面前。
通常,人们容易走进一个疗伤误区,即掩埋逝者的一切痕迹。实际上,疗伤的有效疗法是,在睹物中释放悲伤,而不可采取回避态度郁积伤痛。对曹母两个小时的干预,其效果是,她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我以后要多做好事、善事。”
案例精选
〉〉纪实:心理咨询师亲历地震
刘洁 5.12全国心理援助热线(400-882-8512)组成员,中国心理联盟会员、中国心理联盟四川分部心理咨询师
从事心理咨询将近六年的我,身处在5.12大地震的余震区-----成都,地震在毫无准备的时候就那样突然地到来了。身处五楼的我正在为准备考试而背书,突然房子开始颤抖起来……前几秒钟,我以为是隔壁建筑工地的塔吊在工作时的轰鸣声,但随着震动的持续和隆隆地响声……我疾步冲向窗前,天哪,那塔吊稳稳不动。我住的房子摇晃得更厉害了……难道是地震?
〉〉案例一:如何对待经历地震灾难的孩子
黄施颖5.12心理援助热线值班组成员中国心理联盟广东肇庆分部主任、方力心理咨询中心主任、IPCF注册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马女士,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
马:是这样,我的孩子今年五岁,是个女孩,本来就胆小,地震时由我妈抱着从楼梯往下走,当时楼房正在振动、摇晃,后来我妈体力不支,由救助的叔叔抱下楼的。目前孩子和一些家人已经来到了深圳。现在孩子有时想呕吐,当成年人谈论灾区的事就不让说。看到电视上灾难的画面就无法忍受,尤其是看到孩子被埋在废墟的画面,就惊吓、恐惧,不愿意看。我想问问专家,我该怎样面对孩子?(哭)
〉〉案例二:对灾难后中学生的心理辅导
热线值班组成员:罗天凡,中国心理联盟四川分部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IPCF注册心理咨询师
江油市刘老师(男,班主任) 36岁
罗:您好! 5.12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刘:您好!我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我自己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我主要是想问一下怎么样调整学生的情绪。他们现在大多都表现得不太正常,现在他们都住在帐篷里面,不敢回家,有的同学现在脾气还特别冲。我想给他们做一些疏导工作,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做?
〉〉案例三:她为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而内疚不已
热线值班组成员:罗天凡,中国心理联盟四川分部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IPCF注册心理咨询师
王女士,都江堰年龄29岁。
罗:您好!这里是5.12心理援助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王:你好!真的可以打通啊,这个电话是要收费的吗?
罗:您好!我们这个热线是按照当地的市话费用收取的,长途费用和咨询费用是不收取的。
王:哦!谢谢,我想知道我现在是不是得了神经病了,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婆婆,对不起老公,对不起娃娃(男孩,两岁多),对不起家里所有人,我现在晚上也睡不着觉,我害怕,一闭上眼睛就回到地震那天了,现在我都不敢闭上眼睛了。我想好好地带娃娃,但是娃娃总是哭闹,我就觉得很烦躁,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得了神经病了?
〉〉案例四:一位灾区老师的心理困惑:怎样面对灾难和失控的家长
热线值班组成员:吴立鸥,中国心理联盟理事、上海分部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IPCF注册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您好,这里是5.12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
苏老师:我和学校的老师们需要心理帮助。安县所在的地理位置在绵阳市和北川县的中间地带。5.12地震后,我们的学校也损坏严重,同时在校园上课的小学生们也未能幸免于难。
电话那端传出伤心的哽咽声……
更多心理援助案例〉〉
全国已经有数10个省市的心理机构和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参与到5.12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400-882-8512”中来,人民网和中国心理联盟继续欢迎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心理机构及心理学专家加入到5.12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一起为灾区同胞和参与救援及重建的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援助。
(报名方式详见:http://www.512gov.cn/GB/123054/7299603.html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