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7月25日电 “十五”以来,鸡西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开放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鸡西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7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7%,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率达到9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地方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6%,民营科技企业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4.55亿元。
围绕解决阻碍鸡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问题,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9项,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经费到位3786万元。经过连续5年的试验攻关,省、市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龙选一号”超高产大豆亩产超过300公斤,栽培技术和单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重点支持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开发出MG800/2040—WD型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替代进口;高寒地区瓦斯发电技术在全省率先试验成功,实现了煤与瓦斯同采。
“十五”以来,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16项。其中, MG80/200—BW型极薄煤层采煤机等16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掘进作业规程编制系统等70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截至2007年末,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112项;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技术开发中心,由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鸡西大学共建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被省科技厅正式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3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0个博士后农家科技园。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工程。在全市重点推广CAD、CIMS、ERP等信息技术,使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MG800/2040—WD型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和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的舒血宁注射液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的刺五加大容量注射液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2007年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0项,开发重点新产品57项。目前,全市已发展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7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利税分别由2000年的4.6亿元、6166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30.89亿元、3.86亿元,分别增长了6.72倍、6.26倍。“十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总产值120.4亿元,实现利税15.33亿元。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步伐。鸡西市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市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5户企业实施以CIMS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应用工程,组织15户企业实施以CAD/CAM和ERP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充分发挥CAD、CAPP系统功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在一年能开发出三至五个新产品,采煤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4%。该公司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示范企业。鸡矿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实施ERP系统改造,使企业的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该公司在中国IT财富年会上荣获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鸡西市也被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授予“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优秀示范市称号。
坚持“集群发展、扶优扶强”战略,采取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等措施,积极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竞争力民营科技企业大户,推动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继省级鸡冠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园区之后,鸡东县民营煤化工科技园区又发展成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60户,固定资产达到39.43亿元,从业职工2.2万人,已发展省级“巨星”民营科技企业1户,省级“巨星”种子民营科技企业3户,年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户,年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2户。“十五”以来,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3.74亿元,完成利税35.94亿元。
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综合优势,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展科技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兴凯湖大白鱼繁育示范基地等12个涵盖种植业、养殖业的省级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推广西门达尔肉牛、荷斯坦奶牛、斯格猪、萨能羊等一批优质新品种,建设优质种猪繁育中心10处,建设千头以上商品猪生产基地7个,推广双肌臀大白猪40万头,占全市生猪总量的25%;大力示范推广水稻工厂化育苗、大钵体育苗、节水灌溉、农作物化学调控等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其中,水稻集约育苗保优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以来,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06公斤,亩增产51公斤,累计推广168万亩,增产8400万公斤,增加产值1.272亿元。此外,还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出口基地,蔬菜远销到俄罗斯、上海、宁波等地。
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组织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了市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步伐。通过推广热电联产和循环流化床技术,年节约标准煤55万吨;通过推广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技术,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280余万吨,年利用焦炉煤气1900余万立方米、瓦斯气1500余万立方米、矿井水2000余万吨,煤矸石等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率达到61.4%。目前,全市废弃物开发利用的企业已达72户,产值、利税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十五”以来,全市北药产业完成产值42.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利税6.04亿元。开发新产品98种,投入批量生产的有40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五味子和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是我省最大的五味子和人参种植基地。刺五加基地建成100余亩苗圃,每年可向社会出售150余万株种苗,是我省最大的刺五加种苗基地。目前,鸡西市医药工业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依托鸡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鸡西大学联合组建了“黑龙江省鸡西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并发展成为省级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积极开展了对俄科技合作与交流,在第三、第四两届中俄文化交流周期间,先后组织承办了“科技成果展览洽谈对接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共邀请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外专家30人,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专家32人,集中展出了783项国内外优秀科技项目,并签订了62项技术合作协议,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签署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我市还正式聘请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马尔特年科·奥院士等17位外国专家为政府科技顾问。先后与俄罗斯远东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及省对俄中心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为鸡西市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大力发展和完善中介机构及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通了集热线电话咨询、网络信息查询、专家坐堂讲授于一体,具有高标准、多功能、零距离特点的农业110科技服务系统,当年就发布信息8700多条,热线电话答疑2000多次,专家解惑800多人次,服务车现场处理问题130余次,促进农民增收1.22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通了市科技情报信息服务110网,网站累计访问量已达到1.2万余人次,共为全市企业查各类新信息5000余条,发布各类科技信息2000余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发展成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企业诊断、高新技术成果转让、技术中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