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7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居民购物、消费环境日益改善,一定程度满足了需要、刺激了消费。今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1-6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稳步增长,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流通秩序得到了改善,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批发零售贸易业不断开拓创新,调整经营结构,并凭借其功能齐全、商品丰富、质优价稳、服务优良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了更多的消费群体,规模优势日益显现,促进了我市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稳步增长。1-6月份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1.5%,成为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个体私营经济占市场份额呈逐年扩大之势
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1-6月份限下及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所占市场份额为68.2%,成为市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
(三)消费观念的更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家庭聚餐为代表的大众化餐饮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餐饮企业也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结构,形成了以企业集团为龙头、大众餐饮为主体、方便快餐为补充,各种菜系和特色为衬托的餐饮市场,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周到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餐馆、酒楼就餐,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餐饮市场更为红火。1-6月份,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
(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对市场的带动作用明显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结构不断升级,热点商品持续升温。大商新玛特、广汇家电等限额以上企业发挥规模优势,推出一系列营销措施,增加经营品种,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售后服务,扩大市场份额,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较高的增幅。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2%,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高15.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的主力军。
(五)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亮点频现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吃、穿、用等传统生活必须品销售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代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住房、汽车以及通讯产品等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一是汽车消费逐步成为我市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近年来,汽车价格的下降、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刺激了汽车市场销售活跃。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1—6月份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二是住房热销带动相关商品快速增长。近年来,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成为众多居民生活的重要目标,住宅需求的增加带动相关商品建筑及装潢材料、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和日用品类销售升温。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预期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特别是在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
(一)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我市农村人口占37%,由此决定了农村市场巨有较大空间。近几年,由于中央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市场有所活跃,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缩小。但总体上看,农民消费水平偏低。1—6月份全市农村消费比重仅占零售总额的7.4%,人均零售额只有414元,而城镇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3054元。农民的消费水平仍很低,如果能把农村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就可以大大提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空间。
(二)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
目前,高收入阶层的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及享受消费大多趋于饱和。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远远不足,但收入有限,消费又有后顾之忧。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661.9元,而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4099.3元和7747.7元。城镇居民消费的不稳定,对于低收入者主要是收入的不稳定,对于中等收入者是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收入分配将呈现以中低收入为主体,如果中低收入者消费支出有所提高,将会创造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三)热点消费以及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潜力巨大
首先,随着汽车销售价格的大幅降低和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家用汽车对百姓来说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汽车消费的升温必将带动石油及其制品消费的增长。其次从住房消费看,尽管近几年城市住房价格持续上涨,但居民购房热度有增无减,需求量不断增加。再次,随着电脑价格的降低、电脑知识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日益完善,上网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电脑将在城镇居民家庭中实现普及,农村的电脑拥有量也会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网络消费将会迅速升温,形成消费的需求热点。
三、影响消费市场潜力释放的原因
(一)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启动困难
近几年来,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尽管不断改善,但已有的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质量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供销社的主渠道地位受到很大冲击,销货萎缩、网点减少,而连锁超市这种新型业态在农村还很少甚至是空白,使农村居民购买商品特别是大件商品很不方便。二是农村市场建设的投入不足。不少地方有市无场,农民缺乏交换的场所,以路代市普遍存在。三是现有的大部分农产品市场设施落后。不少市场还是露天交易,交易规则不完善,交易方式落后。四是售后服务不及时或根本没有。农村市场由于维修网点少,交通条件差,造成了企业在售后服务、维修方面的被动,商品出了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增加了农民消费技术含量较高的家用商品的心理负担。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农民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购买力大打折扣,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也给拓展农村市场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抑制消费
2007年,我市城镇高收入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25.7元,是低收入者的4倍;不同的收入阶层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低;中等收入者,千元级消费已趋饱和,万元级消费正在积聚实力;低收入者虽消费倾向高,但由于收入低而无法消费,形成高收入者有能力消费但需求已满足,低收入者虽想消费但又无能力消费,同时还面临下岗或失业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阻碍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居民预期支出增加,消费信心不足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是很高。虽然农村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农民的预期收入仍不确定。与此同时,住房、医疗、养老使居民预期支出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缺乏信心,存钱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的需求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即期消费。
(四)消费观念保守,阻碍了潜在的消费需求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轻消费,重储蓄”、“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在一些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表现很突出。目前,追求时尚消费,敢于超前消费的主要是青年人,中老年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钱舍不得花,对贷款消费更是避而远之。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趋好,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
1、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释放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我市的城乡储蓄余额一直处于在较高的水平上,从现实居民储蓄的心理分析看:一是养老的一个重要手段;二是就医治病的保障;三是子女上学的费用支出。因此,要把居民的储蓄变成现实的购买力,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真正让百姓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老有所养,使消费者有一种安全消费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促进生产和消费步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影响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也是导致城乡市场不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使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长期、快速、协调的增长势头,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稳定,又好又快的发展。
3、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新农村建设为启动农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商业、餐饮业、现代服务业等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4、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升级。近年来,住房、汽车、旅游等新消费热点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必须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控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