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10-14
|
|
东北网鸡西10月14日电 10月10日,《新京报》发表社论《粮食安全关涉中国前途》,剖析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对中国应该建构什么样的粮食观只一笔带过,而这个问题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说,却又非常重要。
在考量中国的粮食安全时,首先需要明确两个相互关联的现实。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仍处在增长阶段,民众的消费结构也在由传统粗粮型向现代粮—肉—蔬果型转变,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的粮食需求因此还将持续增长。二是,未来中国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难度在加大,原因既在国际层面也在国内层面。
从国际层面看,国际粮食生产、投资和贸易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表面化。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立足于本国生产,还是靠国际市场养活13亿人;究竟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是完全放开还是适当限制,这类问题也有必要认真对待。显然,中国要把粮食供给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本国粮食市场应有适当保护。
从国内层面看,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也在冲击以往的粮食观。首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及对耕地的占用,使中国正面临耕地减少与粮食需求上升的矛盾。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和维护粮食安全之间所应做出的观念选择,应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先。
其次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已极大提高能源需求,欧美国家以粮食为原料制造能源的思想和实践,也在挑战中国的粮食使用方向。在此问题上,中国需要确立的观念,也仍然应是“先粮食后能源”。最后,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会降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中国粮食生产的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对此所完成的观念更新,乃是国家要对农业生产采取更多保护和支持措施。
今天,更新粮食观、重新设计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编辑:
陈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