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来,马鞍山打造“中国浴城”的计划可谓一波三折,真正体验了一场“即出生、遂入死”的经历:1月12日,一篇打造“中国浴城”的报道,将马鞍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13日,面对种种质疑,该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强调:马鞍山打造“中国浴城”将会非常“阳光”,也会很诗意,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让公众接受这样的信息;14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在紧急会议后向媒体发布了一份辟谣声明:马鞍山从无建所谓“中国浴城”的计划,市委、市政府也从来没有指令任何部门和委托任何组织来做此类计划。(见1月14日现代快报)
从旅游部门前一天的正面澄清,到市委市政府隔日后的全盘否定,局外人也多少能够感觉到,当局面临的舆论压力有多么巨大:一些恶搞的网友将洗浴的“浴”换成欲望的“欲”,诸多媒体进行长篇累牍的质疑报道,甚至连中央台也在马斌读报栏目中给予了批评。就因为沾上了“声名不佳”、涉嫌“藏污纳垢”的洗浴业,“浴城计划”遭到了无情围剿,当局稍作“抵抗”即迅速溃败。
其实,公众对“洗浴”的敏感,是源于当今个别地方的不良风气,是对洗浴业的误解。在历史上,洗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皇室法典中就规定了在登基、承位、祭奠、开元等重大活动伊始要戒斋三日、沐浴更衣的祖典,封建社会的历代皇帝莫不如此。中医学也认为,洗浴不仅能洁身健体,亦能起到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畅通血脉,保护皮肤等功效。因此,马鞍山打造“中国浴城”的思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的。
若从发展的角度看,打造“中国浴城”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请你洗澡”近年来成为马鞍山人招待朋友的口头禅;“到马鞍山洗澡去”,如今也日渐成为南京等马鞍山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时尚,从已经出现的这些现象中,已可以看出洗浴业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打造“中国浴城”作为奋斗目标后,可开拓的领域将极其广阔:完善现有品牌的同时,将保健养生等融入到洗浴休闲中,拓展服务空间;建设各层次的沐浴文化休闲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有足够影响力之后,开展全国范围内洗浴业的管理培训工作,规范引领行业发展;借助管理、服务、品牌等优势,实行“走出去”战略,将有竞争力的浴场开遍全国……
一个有着如此发展潜力的美好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实在令人痛心。沐浴,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曾经是干净、健康、高贵的象征,如今却沦落为污秽、低俗的代名词,马鞍山放弃了为洗浴业正名的努力,洗浴业失去了为马鞍山做贡献的机会,经历了马鞍山之殇,洗浴业的名声恐怕从此难再“干净”。
是谁把这个“看起来很美”的创意扼杀在了摇篮中?说得偏激一点,是强大而汹涌的所谓“民意”,是习惯于质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所谓舆论。那么,这次的“马鞍山否定”是否理性呢?如果是自身反应过度、有失偏颇,舆论能否也来一次自我否定,给“中国浴城”以起死回生的勇气和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