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2月9日电 1958年,一批军人戎装未换、征尘未洗,穿着肥厚的棉袄,带着枪和锄头浩浩荡荡开进荒凉的北大荒,1959年,山东省又有一批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在党的号召下也来开发建设北大荒,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披荆斩棘,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父亲的两只脚的小脚趾甲是没有的,小的时候我摸着就很好玩,追着父亲问,父亲就给我讲述了没有脚趾甲的原因。
1959年,16岁的父亲离开家乡随山东支边这支大军来到了856农场开发建设,刚来的时候,这里每天的工作就是春天开荒种地,冬天上完达山伐木盖房。在来的第二年的冬季的一天,父亲他们一行40人上山伐木,晚上休息的时候大家就挤在一张大通铺上睡觉,在铺的中间烧着火炉子。半夜的时候,炉子烧木头的火苗引燃了屋子,起了大火,大家都睡的迷迷糊糊的被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吓蒙了,争先恐后的往外跑,当时父亲被烟熏的已经喘不过气来,爬到窗口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将两只手往窗口上一搭就昏了过去,后来有人将他救出来的时候,父亲的脚趾甲已经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被烧坏了。
这场火灾共造成了12人死亡,8人受伤的惨剧,这其中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父亲死里逃生,躲过了这场劫难。
2009年是山东支边青年开发建设北大荒50周年,当年的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就是这群勇于奉献的支边青年在农场奋斗了50年之后,使农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凝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就是一种北大荒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的北大荒之魂!50年创业与奉献,他们用鲜血、汗水、青春和生命,使得昔日的北大荒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是北大荒人的后代,梦想着今后的北大荒的美好生活。我作为北大荒精神的传人,不但有责任把北大荒建设好,更有责任把北大荒的生态恢复好、保护好。把一个风光秀美的北大荒,还给历史、还给子孙。用我执著的追求,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在建设现代化生态大农业的文明路上,扎实地跋涉与探索,创造出新的奇迹!